有一次去酒吧,兩杯啤酒下肚,開始跑尿。這里的廁所燈光昏暗,墻壁斑駁,小便器里鋪滿冰塊兒。吸引我眼球的是門上貼的一張尿液顏色比色卡,長方形色塊平行排列,色塊下方一一標明相對應的生理情況。比如,在淺黃色塊旁邊寫著“正常”;在暗黃色塊的旁邊,寫著“身體缺水,急需補充啤酒”;在深棕色的色塊旁邊寫著“最好立刻去醫院!不過且慢,既然天色已晚,醫生都下班了,索性再來兩杯吧”。
受此卡影響,我在噓噓時還真順勢低頭看了一下自己的尿液。可惜燈光昏暗,實在區分不出到底是淺黃還是茶色,而且后面還有幾個人提著褲子排隊等位置,也不容我再深究。喝完酒回家,我半醉半醒之間卻還惦記著那張色卡,于是暈暈乎乎地上網下載到相關的比色卡,打印后歪歪斜斜貼到衛生間墻上,隨即回到臥室倒頭睡下。
尿黃素,一種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是尿液顯黃色的主要原因。曾經,十七世紀的煉金術士們認為尿液的黃色來自于黃金,于是把人體當成了流動金礦。有一個叫Hennig Brand的德國煉金師在玩弄尿液蒸餾后留下的殘渣時,突然“嘩”地一聲,火光閃爍,把他嚇了一跳———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分離提純出白磷。尿液中的磷酸鹽通過蒸發純化以及還原得到白磷,這就是他成功的秘密。因為黃金的化學性質極其穩定,即便有大戶人家一日三餐拿大餅卷金條當主食,胃酸也不足以將黃金轉化為化合物。黃金沒有機會進入循環系統,自然不會出現在尿液中。說起來,煉金師還不如轉移目標,把實驗對象改為他們排出的食物殘渣,成功的機會或許更大一點。
通過現代的化驗手段,我們知道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水(約95%),2.5%的尿素,剩下的是一些雜質,比如尿黃素、荷爾蒙、葡萄糖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人的尿里并沒有細菌。所以,在野外缺水的情況下,喝尿是一個可行的選擇,既補充了水分,也不會造成胃腸感染。不過,有些人大肆鼓吹“喝尿療法”,號稱“晨尿有利健康,日飲一杯,強身健體”。這就實在是沒有道理了。但私下覺得也沒必要花精力去反駁———畢竟他們在節約用水方面還是有點貢獻的。
如果身體某些器官出了毛病,導致尿液成分發生改變,顏色往往會跟著變化。比如上文提到的深棕色尿液,就有可能是膽囊,或者是肝臟出了問題。
從酒吧回來的第二天早上,夜長尿多,我被憋醒之后腦子里第一個念頭就是,快去看看自己的尿色,跟比色卡對照一下!于是,我揉揉眼拐進衛生間,尿到一半,卻發現顏色怎么也對不上,仔細一看才明白,原來我家的打印機是黑白的。
(整理自新知周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