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多人都對“人生而平等”這句話耳熟能詳,在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那個時代,人們深信不疑并狂熱追棒。他的含義是,一個個體作為獨立的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擁有了和其他人一樣的去生存、去奮斗、被同等對待的基本權利。我非常同意這句話,人生而平等,但是 人不都是一生都相互平等。因為差異,所以不平等,因為差異,所以自卑產生。
什么是自卑?
人不僅生而平等,也生而自卑。
那何為自卑呢?心理學是這樣定義的:是指一種自我否定,主要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的而產生的一種復雜情緒,這一種情緒包含了失落、郁悶、憂郁等。難道不是嗎?我們常因為否定自己的身材樣貌不如別人而低落,常因為感覺自己的學業成績和社會地位不如他人而郁悶,常因為自己沒達到親人或其他的標準而自責、自輕。自卑它與與自輕、自棄相近,自信、自滿和自傲相對。
要成其為人就意味著感到自卑
自卑源于作為生物的人所具有的攻擊本性,攻擊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激烈的語言的辱罵、身體的直接傷害,還有和緩的競爭與比較。人們總會拿自己的身高、地位和能力與比別人進行衡量相比,比較后便會對自己所有的具體特性(如相貌、身份、氣質、特長、地位等)進行自我評價,一旦評價就意味著情感與情緒的出現,結果不是自信提升,便是自卑爆棚。如果沒有比較就無所謂的自卑。順著這條思路下去,人生而都自卑。當所有人從離開母親的子宮后,便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 存在,但從新生兒到兒童這段時間,他們必須完全依賴成年人,此時兒童與所依賴的強壯干大的成年人相比,自己是何其的無助與軟弱,因此自卑的情感開始產生。自卑對于一切人都是共同的,所以,他并不是懦弱或者異常的現象。事實上,要成其為人就必然意味著感到自卑。
自卑與超越

因為人人天生都有想要追尋更加優越的生命的一種渴望與動機,所以這種虛弱、自卑的情感從開始之日起就像命中注定似的強有力地激起兒童追求力量與超越自己與別人的強烈愿望,我們開始學習各種生存與生活譬如自己吃飯、穿衣、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與優雅:女孩渴望變得像母親一樣漂亮,所以他們學著各種打扮自己;男孩渴望自己變得高大與強壯,所以他們不斷鍛煉。長大后的我們,在感到自己比別人在某方面差勁時,我們便會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提高自己和超越別人。就像阿德勒所認為的那樣,一般的自卑感是行為的原始決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病態的,它是一個人在追求優越地位時的一種正常的發展過程,優越感是每個人在一種內驅力的策動下力求達到的最終目標,它因每個人賦予生活的意義而不同。換句話說 ,人的很多行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實際上,這種自卑的情感是隱藏在所有個人成就后面的主要動力,此時,我們為了克服自卑而去超越了自己與別人。在感到自卑、然后超越自己與別人不斷重復與循環中,我們不斷發展,自己做的越來越好,變得越來越優秀。
自卑源于對別人的不滿
剛才已經說了,自卑源于與他人比較的結果。我們在生活中,總免不了與別人進行比較,有意義的也罷,無意義的也罷,自覺的也罷,不自覺的也罷。從表面上看,自卑是感到自己的狀況不如別人,看不起自己,其實際上,自卑更深層次的原因,即源于太看得起別人,也源于你太瞧不起他人。為什么這么說?當我們在拿自己的特征和資源與別人進行比較時,對于別人你可能是一知半解,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無法了解所有的真相,這樣的話,自然而然你會給對方布上一層神秘而高大的光環,如此一來,對方便會遠遠高于你,而你遠遠低于他人,這是前者。而后者則是,其實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你在自卑自己的時候,大多數是你拿了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或者說如果把這種標準要求別人的話,你也會看不起他們,因為你沒有看到別人身上的其他優點與長處。比較就是一種攻擊,自卑則是這種攻擊的結果,你瞧不起自己是通過攻擊別人,瞧不起別人這種方式進行的。自卑的根源在于,你對別人的不滿。
自卑要適度

任何事物要適可而止,否者過猶不及,自卑也不例外。縱然,自卑人生而有之,并且他是我們很多行為與成功的原因與動力,但我們不能讓他過度“放縱”以免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健康的生活,應該達到處于自卑與自負的動態平衡的那種狀態。如果長期處于自卑,我們會與人疏遠,缺少朋友,甚至會意志消沉,郁郁寡歡,最嚴重的會導致我們生理上的亞健康狀態:頭痛、記憶力衰退等。
降低自卑水平的方法
當長期處于高水平的自卑上時,我們要學會減低自己自卑水平。方法有二:
1、悅納自己與別人
自卑源于比較。人不是神,不可能十全十美,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需要降低自己的自卑水平,必須從悅納自己和別人的不足,愉快的接受自己與別人的不足,要用發展的提高看待自己和別人。
2、補償
阿德勒說,人會因自卑而超越,不能超越,便會代償。當我們確實有某方面的先天的或難以改變的劣勢時,比如殘疾,又或者個矮不能實現當一名職業籃球運動會,這個時候,我們要把精力投入另一方面獲得重大的突出成就來來加以補償。
人人生而自卑。自卑是人發展、變得更加優秀的一種原始動力。因為自卑,所以超越;因為自卑,所以補償,補償也是另一種超越;因為超越,所以優秀。人要與自卑共處,因為一個健全、有意義的人生,需要有自卑的成分。自卑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