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拔根魚刺800元 ,貴到可以成為新聞了嗎?

    近日,一則“男子到吉大四院拔根魚刺800元夠吃一年魚了”的新聞在互聯網熱傳。

    據報道稱,2015年12月17號,“曲先生因為被魚刺卡住,到吉林大學第四醫院耳鼻喉科就醫。掛號費4元,檢查費253塊三毛六,治療費581元,一共用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花費了838塊三毛六,曲先生感嘆,這拔個剌,都夠自己吃一年的魚了!”

    拔根魚刺800元,真的貴到可以成為新聞了嗎?


    魚骨鯁喉小事一樁?

    有人之所以認為拔根魚刺800元貴的離譜,值得吐槽,有媒體人覺得可以成為新聞底料,大概源自人們的生活常識,認為魚骨鯁喉小事一樁,只需在家喝幾口醋、吞個飯團就可以自行解決。

    而且,絕大多數的魚骨鯁喉經過上述土法處理,也的確是被“化掉”或者被“帶下去”,什么事也沒有發生。這就強化了人們“魚骨鯁喉小事一樁”的信念,認為魚骨鯁喉平常事,不值得大驚小怪,拔根魚刺800元,當然難以接受。

    小魚骨,大麻煩?

    另一方面,小魚骨惹出大麻煩,甚至最終送命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

    有手術取魚骨花費頗巨者。比如,男子吞魚刺花10萬元取出 稱“以后再也不吃魚”


    該報道下附鏈接中更是稱“女子手術取刺花了30萬”。

    有魚刺卡喉造成嚴重并發癥險些送命者。如,武漢女子魚刺卡喉硬吞飯 食管被扎穿

    魚刺卡喉刺穿食道和主動脈 男子險送命

    魚刺卡喉6年女子險送命

    更有因魚刺卡喉終致不幸者。如,杭州一男子被魚刺卡喉 搶救三天仍不幸離世

    感覺吞咽魚骨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無論是個體生活經驗還是媒體報道,終歸是個案,并不能反映事情客觀真相的全部。還是讓醫學研究來告訴我們,人們“感覺吞咽魚骨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有兩項臨床研究經常被引用,基本情況如下:



    第一項研究中,71例病人自我報告吞食魚骨,并有疼痛、異物感或唾液帶血絲等癥狀,但是僅有21%(15例)發現魚骨,而且這些魚骨通常在初診常規口咽部檢查或喉鏡檢查中就能被直接看到,并被取出。魚骨所在部位也主要在口腔后部、舌根、扁桃體和口咽部位。

    有趣的是,大部分(79%)主訴吞下魚骨卡在喉嚨的病人卻未能發現魚骨的蹤影,其中絕大多數病人癥狀在48小時內會自行消失,極少數病人癥狀會存在長達2周時間。

    有典型癥狀而最終沒有魚骨被發現,研究者認為可能是由于魚骨在通過狹窄的咽喉和食道上段時僅僅造成局部粘膜的擦傷或劃傷,魚骨并沒有停留在這些部位,由于這些部位血液循環豐富,輕微損傷在很短時間內就會愈合而癥狀消失。

    另一項包含358例病人的前瞻性研究由香港大學完成,117例(33%)病人被發現存在魚骨,其中21例(6%)在口腔直視檢查中被發現并去除。另有281例進行了纖維喉鏡檢查,發現94例魚骨,成功去除82例,12例在操作過程中魚骨自行脫落被吞咽。

    這項研究中有1例患者發生了嚴重的并發癥。在初步常規口腔檢查中,有35例沒有發現魚骨的病人拒絕進一步的內窺鏡而自行出院回家,結果1例在3天后發生了嚴重的咽后膿腫。由于咽喉部位腔道狹窄而且組織疏松,咽后膿腫又發展迅捷,處理不及這種情況可以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以上研究說明,人們感覺到魚骨鯁喉時,其實大部分的并沒有魚骨真正卡在喉嚨。這也可以說明為什么喝醋和吞咽飯團為什么多數時候是可以“湊效”的原因,因為,這些土法原本就是在“治未病”。

    這樣,是不是就可以說,感覺吞咽魚骨后就可以不理會它呢?

    絕對不是。且不論媒體報道的“小魚骨大麻煩”,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臨床上也陸續報道一些魚骨鯁喉造成的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病例。包括像上述的咽后膿腫,食道穿孔造成膿氣胸或皮下氣腫等,更甚至有魚骨刺穿食道接近心臟或者胸部大血管面臨發生更嚴重并發癥情況和擔心。

    魚骨鯁喉,怎么處置?

    感覺魚骨鯁喉,一方面,多數時候并不能找到魚骨;另一方面又可以發生嚴重乃至致命的并發癥,到底該怎么處理呢?

    雖然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并不高,但是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因此,醫學上早就確立處置了處置魚骨鯁喉的基本原則:

    任何人聲稱吞下魚骨并卡在喉嚨里,醫生都必須相信是真的。雖然,很多時候并不能發現魚骨,但是對于每一個病人都必須認真尋找魚骨并努力去除,否則有可能發生嚴重的、甚至致死性并發癥。

    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處置程序。

    醫學上的處置程式

    經過多年研究,醫學界總結出一套針對吞食魚骨的正確的處置程序:

    原則上,任何病人抱怨吞食了魚骨都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進行認真檢查,爭取發現并去除魚骨,以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具體而言,所有患者均需要進行照明良好的常規的口腔檢查或間接喉鏡檢查,對于咽部敏感性高的病人可以對咽部噴施局部麻醉藥物后檢查。對于舌根和扁桃體部位更應該仔細檢查,因為多數魚骨存在于口腔檢查可以直接看到的咽喉部位,而不會進入喉部或者食道。


    對于初步檢查沒有發現魚骨,而癥狀輕微患者,可以回家觀察。癥狀嚴重者應該轉診到耳鼻喉專科進行直接喉鏡檢查。相對而言,傳統的硬質直接喉鏡在效率和患者可接受性方面均遜于纖維喉鏡檢查,后者應該作為需要進一步檢查患者的首選。

    對于視覺檢查(口腔直視檢查和喉鏡檢查)沒有發現魚骨而患者癥狀嚴重的,可以進行X光檢查。傳統上進行頸部側位拍片檢查。但是由于有很多魚骨密度不高,可以透過X光線,而且頸部骨質和其他組織影重疊,導致陽性率很低,通常僅有30%,因此不應該被列為常規檢查。但是,研究也發現,CT檢查可以獲得較高的陽性率,一般可以超過90%,在需要時可以用來替代常規平片檢查。

    對于經以上檢查仍沒有發現魚骨而癥狀一直有癥狀者,需要在48小時后重復喉鏡檢查,期間病人可以正常進食。

    拔根魚刺800元,貴嗎?

    從以上醫學處置原則可見,感覺吞下魚骨后切不可以在家自行土法處理,而是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診療。對于初步口腔檢查或者內窺鏡檢查能夠看到的魚骨務必取出。

    即便是視覺檢查不能發現魚骨,對于癥狀嚴重者需要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觀察隨訪,直到癥狀完全消失。

    鑒于魚骨鯁喉從病情到診療過程的巨大變數,診療費用天差地別并不奇怪。

    無論你認為“拔根魚刺800元”是貴還是便宜,有一點是你不能不承認的:一次初診,兩次纖維喉鏡,解決了魚骨鯁喉問題,這位曲先生是幸運的,醫生是負責任的。

    提示

    關于魚骨鯁喉相關事宜,作出如下提示:

    1切不可迷信土方治大病。

    喝醋“化”魚骨,固然完全無濟于事。吞飯團等試圖“生吞”魚骨更不應該嘗試。因為,大多數魚骨通常只“粘附“在口腔后部,不會進入喉部和食道。吞飯團等“暴力”方法反而推動魚骨的深入造成并發癥的發生。無論新聞還是醫學報道中發生嚴重并發癥的病例多與此有關,切忌!

    2切不可“因鯁廢魚”。

    “我再也不吃魚了”,往往是這類新聞的篇首語句,也是很多發生過魚骨鯁喉事件主角的感慨,也的確很多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為一次魚骨鯁喉對吃魚心生恐懼并敬而遠之者。像曲先生這樣因為取魚刺花去800元而誓言不吃魚的還是僅見。

    無論怎樣,都切不可“因鯁廢魚”,因為魚是營養和保健價值遠超諸如燕窩魚翅、人參蟲草的天價保健食物。

    魚是人體所需的優質蛋白和對健康有益的脂肪酸的重要來源。尤其是其中富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大量研究證據證明,對于胎兒、幼兒兒童,預防心腦血管病和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都具有可靠的效果。

    對于孕婦、哺乳婦女,擬懷孕婦女和兒童更是不能或缺,相關機構推薦這些人群每周必須進食8~12盎司各種低汞魚。

    3如何預防魚骨鯁喉的發生。

    進食時,食物經過咀嚼和攪拌與唾液混合形成食物團塊暫時蓄積于固有口腔后部,然后由舌根運動將之推動進入咽部,刺激吞咽反射而被吞下。舌頭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食物中混有刺激性硬質雜物時,舌頭可以靈敏地感知到,并經過靈巧的運動予以“剔除”。這需要兩個條件,就是精力集中和食物團塊不能過大。

    吃魚時,分心或者說笑,或者魚與其他食物同食在口腔形成大的食物團,是容易造成魚骨鯁喉的因素

    相反,只要注意這兩點,通常可以預防魚骨鯁喉的發生。

    • 發表于 2015-12-28 00:00
    • 閱讀 ( 69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