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全世界的一個主要死亡原因,全球病例總數在增加。
預計2007年到2030年期間,全球癌癥死亡人數將增加45%(由790萬人增至1150萬人),這部分受到全球人口日益增加和老齡化的影響。所估計的這一增長考慮到了在資源富裕國家某些癌癥的死亡率可能會略有下降。此外,在這同一段時期中新癌癥病例估計將由2007年的1130萬例激增到2030年的1550萬例。
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癌癥是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而且流行病學證據表明這一趨勢在較不發達世界正在顯現。在南美和亞洲的“轉型”國家或中等收入國家尤其如此。在所有癌癥病例中,已有超過半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比任何其它癌癥都多。除非大力加強全球煙草控制努力,否則這一趨勢估計會持續到2030年。某些癌癥在發達國家較常見,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結腸癌。而肝癌、胃癌和宮頸癌則更常見于發展中國家。
一些常見的風險因素與癌癥的形成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煙草和酒精使用、不當飲食、缺乏身體活動),接觸職業中的致癌物質(如石棉)或環境中的致癌物質(如室內空氣污染),輻射(如紫外線和電離輻射),以及某些感染(如乙型肝炎或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
可以避免的主要癌癥風險因素包括:
煙草使用 — 每年導致180萬例癌癥死亡(這些死亡中60%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體重超重、肥胖或缺乏身體活動 — 合起來每年導致274 000例癌癥死亡;
有害使用酒精 — 每年導致351 000例癌癥死亡;
性傳播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 — 每年導致235 000例癌癥死亡;
職業中的致癌物質 — 每年至少導致152 000例癌癥死亡。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