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音樂無國界”,現在看來,更像是一廂情愿罷了。同樣一支樂隊,有的人狂熱地喜歡,有的人卻無動于衷,這是為什么呢?
神經生物學為這個問題提供了部分答案。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瓦洛里?薩利姆普爾博士和他的同事們運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對19名受試者進行了音樂口味測試實驗。
研究人員先讓他們分別聆聽60段音樂,然后采用競拍的方式為每段音樂定價,最后出錢購買。受試者最終要從自己的口袋里掏出真金白銀,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實際情況。而整個過程受試者都要接受fMRI掃描。
大腦中的伏隔核與受試者對一段音樂的喜愛程度直接相關,只有這一部位的活躍程度和受試者為每段音樂的出價成正比,其他部分則沒有這樣的對應關系。伏隔核是“獎賞回路”的核心,大部分對于生存有關鍵作用的行為,比如進食行為或者性行為,都可以直接刺激“獎賞回路”,讓哺乳動物產生滿足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哺乳動物繼續做下去。
一個單音本身雖然沒有任何意義,但一連串單音按照某種模式排列起來(這就是音樂的基本定義),卻可以直接刺激人類大腦中最基本的“獎賞回路”。所以說,音樂和食物一樣,屬于人類的本能行為,這大概就是為什么絕大多數人都喜歡聽音樂的原因。
其次,研究人員還發現,受試者到底愿意為某段陌生音樂出多少錢,和聽覺皮層本身的活躍度并沒有直接的關系,而是和聽覺皮層與伏隔核之間的神經連接強度高度相關。受試者出價越高,兩者之間的神經連接就越活躍,研究人員甚至可以從后者推測前者,猜中的概率非常高。
聽覺皮層儲存著一個人這輩子聽到過的所有聲音信息,以前有研究顯示,如果某段音樂曾經讓受試者產生過愉悅感,那么當他再次聽到這段音樂時,聽覺皮層就會向伏隔核發出信號再次讓受試者產生滿足感,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喜歡聽老歌的原因。本次研究雖然用的都是陌生的音樂,但其基本聲音元素都是受試者所熟悉的,受試者很容易產生聯想,并對陌生音樂產生了某種預期。也就是說,如果新音樂喚醒了受試者記憶深處的某種愉悅感覺,或者正好滿足了受試者對下一個音符的預期,就會刺激伏隔核,讓受試者再次產生滿足感。
雖然音樂本身千變萬化,但每位受試者在決定購買某段音樂時,其大腦的興奮點都是一樣的。受試者是否喜歡某段音樂,和受試者的聽覺皮層有關系,一段音樂之所以會讓受試者感到愉悅,是因為它激發了聽覺皮層向伏隔核發出信號,從而激活了受試者大腦中的“獎賞回路”。
換句話說,只有和受試者過去的聆聽經驗相吻合的音樂才有可能作為“獎品”,刺激受試者的神經中樞,讓他產生愉快的感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都是不同的,這就是為什么每個人喜歡的音樂都是不同的原因。
(答案整理自土摩托的博客)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