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人體的能力有沒有極限?

    自古希臘以來,人類一直用“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激勵自己,永不滿足地開發著自身的潛能。通過不斷地努力,人類確實已經變得更強壯、更聰明也更長壽。隨著各項運動的世界紀錄不斷地被打破,人們不禁生出這樣的疑問:人體的能力到底有沒有極限?

    其實,大千世界,凡是由材料組成的事物,就存在著極限。一座樓房,它的支撐能力來自鋼筋水泥,如果這些材料確定了,那么樓房所能承受的極限重量也就確定了。同樣,人體的能力也是由血肉之軀產生的,人體的潛能雖然看似一匹駿馬,可以肆意奔跑,但總會被一條繩子勒住。這條繩子就是生理科學和解剖結構。

    比如,人的運動能力會受到心率的制約。當一個人進入運動狀態時,心率就會加快,但由于生理科學的限制,一個健康人運動時的心率最高值為220次/分,如果運動過于劇烈,心率就會超過極限值,人就會因供血不足而猝死。又比如,人體骨骼的承受力和肌肉自身所產生的收縮力也是有極限值的:人體股關節的承受力是體重的3到4倍,膝關節的承受力是體重的5到6倍……力拔山兮氣蓋世?那只是我們一廂情愿的說法。

    所以,我們并非超人,無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人體的能力有其極限。但具體來說,人體的極限又在哪里呢?通過大量研究和統計,科學家們還是幫我們揭開了部分答案——至少在下邊的幾件事情上,有一些“門坎”是我們永遠邁不過去的。


    人類能夠舉起的最大重量?

    人類的力量取決于肌肉,加強對肌肉的有效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肌肉潛能。世界上最強大的舉重運動員可以提起455千克的重物,這已經接近人體所能達到的極限了。但是,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生物學家托德·施羅德認為,這一紀錄還是略顯保守。其實,人體本身擁有天然的抑制過度用力的機制。比如,我們的大腦限制了一定時間內可以激活的肌肉纖維的數量,從而保護身體因所舉重量過重而受到損傷。舉重運動員經過訓練可以懂得如何抑制這些自我保護機制,但施羅德認為,如果關閉掉這些機制,用最佳的訓練方式,包括精神訓練,運動員還可以將這個上限提高20%。


    人類能夠長到多高?

    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伊利諾斯州出了一位巨人,他叫羅伯特·潘興·瓦德羅。由于腦部手術,瓦德羅的腦下垂體變得不正常,這導致他的身高過度增長。在22歲的時候,瓦德羅長到了2.72米,成為吉尼斯紀錄里最高的人,他的體重也超過了230千克。如此龐大的身材,對瓦德羅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他的循環系統很差,常常感覺不到腳部的存在,他的骨骼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以至于走路時需要木杖幫助。瓦德羅不良的健康狀態使他經常入院治療,最終,他只活了22歲,死于1940年6月27日。雖然瓦德羅身體很差,但是科學家托馬斯·薩馬拉斯估計,由于營養條件的進步,人類的平均身高一直在增加,最終,人類的平均身高水平將會達到2.10米。


    人腦可以記住多少東西?

    在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節目里,我們看到了選手們驚人的記憶能力,他們能夠在5分鐘內記住500多個不規律的數字,或者在一分鐘內閱讀數千字并記住位置。所以,盡管記憶肯定有生理極限,但其范圍也是極大的,我們一輩子都不用操心腦部存儲空間的用盡。按照西北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雷柏的說法,人的大腦中大約有十億個神經元,如果每一個神經元只能儲存一個記憶,那么你只有幾GB的存儲空間,相當于一個ipod播放器或者USB閃存。但實際上,每一個神經元都與其他神經元之間形成1000個左右的連接,這樣一個神經細胞可以同時參與許多條記憶。這使得大腦的儲存空間呈指數增加,差不多有1百多萬GB。形象地說,如果你的大腦是一個錄像機,那么你的大腦足夠錄下300萬小時的電視節目。你可以一直不間斷地開著電視300多年,才會耗盡你的內存。所以,大腦的存儲能力并不是問題,記錄能力和檢索數據的能力才是。


    人類能變得多聰明?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誰?這個榮譽歸于Abdesselam Jelloul,在2012年成年人IQ測試中,他的IQ達到了198,而愛因斯坦也只有160。科學家們做過統計,成年人的平均智商在100左右。如果你的分數高于100,說明你的智力高于常人;低于100,則表示智力或許要低一些。在一般的人群分布中,智商超過100的并不算多。數值越高,人數越少,高于160的幾乎鳳毛麟角;IQ超過170的人,出現的概率是1比653000。IQ200的人,出現的概率是1比760億,但現在的世界人口只有70多億。

    人類今后會變得更聰明么?也許會,一些心理學家正在研究超級大腦中的基因組的排列。一旦我們發現其中哪些基因決定著先天智力,未來的父母們或許將能挑選最“聰明”的受精卵,以孕育出“超級寶寶”——這或許能夠成為常態。當然,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神級人物的智慧,不全是由先天智力決定的,后天智力更為關鍵,這是人后天習得的。我們能像鍛煉肌肉一樣鍛煉它,它就能隨年齡增長而增長。在飛速發展的世界中,我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知識,這提高了我們的后天智力,所以將來的某一天,人類智商也許能夠突破200。


    人類能跑到多快?

    在2009年柏林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牙買加短跑名將博爾特再一次刷新了自己保持的100米短跑世界紀錄,成績為9秒58,比此前的世界記錄提高了0.11秒。由此而來的問題是,人類的速度極限到底是多少?出于好奇,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家馬克·丹尼決定對這個問題一探究竟。他對上世紀20年代以來的100米短跑比賽記錄進行詳細的研究,繪制了一個曲線圖,結果發現比賽成績先穩步提高,然后將會慢慢穩定,趨于極限值。自從人類100米突破10秒大關之后,成績即使再有提高也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越來越罕見。根據數學模型,丹尼預測9.48秒將是男子百米成績的極限,這比博爾特創造的紀錄僅快0.1秒。當然,還有其他的數學模型,也有人預測百米記錄最終能夠達到8.96秒。但無論數學參數怎么設置,100米短跑用時下降的趨勢都會繼續放緩。也許,更好的跑道、更好的跑鞋和更好的訓練方式都有助于提高成績,但在這個時代,進步的余地已經很小了。


    一個人能夠交多少個朋友?

    這里所要談論的不是FaceBook或者QQ空間里的人頭數,而是那些你真正可以依靠的朋友。根據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的說法,一個人最多擁有150個朋友。這是我們可以與之保持社交關系的最大人數。鄧巴認為,人類大腦的邏輯和記憶力結構,決定了大腦可以容納148人的穩定社交關系,按照鄧巴數的規律,一個社會群組合適的規模大約為150人,超過這個數字就無法有效地溝通和協作。鄧巴在一些成員關系密切的部落中做過調查,發現部落成員的平均朋友人數是148,而現代商業中著名的戈爾特斯面料也堅持以150人為單位設廠,因為這樣工人們更有可能成為朋友。當然,這150個“朋友”也有深淺之分,畢竟真正了解一個朋友,必須花時間和精力。那么,知交又有幾人呢?科學家說,能夠維持親密關系的朋友,不超過6個人。


    人不睡覺能堅持多久?

    1964年,美國圣地亞哥市的一名17歲學生蘭迪·加德納開始進行學校的科學實驗:他試圖打破世界上不睡覺的最長時間記錄。他成功了,堅持了11天不睡覺之后他才再次進入夢鄉,創造出連續264小時不睡覺的最長記錄。斯坦福大學的精神病學家威廉·德門特專門記錄了這一過程。他發現,加德納經歷了情緒波動、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甚至產生幻覺的過程,不過其他方面一切正常。在實驗過程中,加德納必須有人陪在身邊以保持清醒。如果沒有別人相助,他就會無法抵擋睡覺的欲望。不過,即使有人陪伴,加德納也不能始終清醒。在他最終上床睡覺之前,他已經打過幾個“小盹”了:雖然他睜著眼睛,但其實已經在“小睡”。如果除去“小睡”的時間,加德納究竟支撐了多長時間?這個問題無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但對于老鼠的研究表明,剝奪睡眠會產生致命的后果,無法得到睡眠的實驗鼠兩周后就死掉了,比餓死所需的時間還短。人多長時間不睡覺才足以致命?目前還沒有記載。不過有一種罕見的遺傳病叫做致死性家族失眠癥,它能夠阻止人們打瞌睡,這種病會在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內使人喪命。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 2016年第5期重點閱讀文章)

    • 發表于 2016-05-04 00:00
    • 閱讀 ( 81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