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色,不管是好是壞,都會與女性聯系在一起。但這并非總是如此。事實上,曾經與現在的情況是恰好相反的。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后來粉紅色會成了女生的專屬呢?
在1918年,來自名為恩肖嬰兒部門(Earnshaw’s Infants’ Department)的商業性出版物的一篇文章宣稱“粉色代表男孩,藍色代表女孩。原因是粉紅色是一種更具有堅定和更強有力的顏色,這更適合男孩;而藍色則是更加雅致柔和,這更適合女孩。”
《時代》雜志192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百貨商店對于性別顏色是完全處于無規律的狀態--馬歇爾·菲爾德百貨(Marshall Field)和法林百貨(Filene)是傾向于粉色對應男孩以及藍色對應女孩;而梅西百貨(Macy)和沃納梅克百貨(Wanamaker)的情況恰好相反。“看起來,美國對于粉色和藍色的意見沒有一個大統一,” 這篇文章得出這樣的結論。
那么,顏色的分歧是什么時候發生的?
在某種程度上,二戰后發生了轉變。“鉚工露斯(Rosie the Riveter,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女工的統稱)把June Cleaver(這是一個1950年代完美主婦的母親形象,以既溫柔又嚴格的方式養育兩個兒子,出自《反斗小寶貝》)的粉色圍裙變成藍色,”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在去年的時候這樣表示道,“粉色逐漸變為女性的代表,當然很多女性產品也是如此,從洗發水到高檔時尚產品都用上了粉色。”
事實上,1950年代和1960年代是充滿了粉紅色的時代,從肯尼迪被暗殺的那天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Jackie Kennedy)所穿著的草莓色的香奈兒套裝到電影《紳士愛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中的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的那桃紅色無肩帶禮服。
但是著有《Pink and Blue: Telling the Girls From the Boys in America》的歷史學家Jo B. Paoletti認為粉色和藍色堅定的分界線是出現在1980年代,當時發生了兩件事。首先,父母在孩子還處于子宮里的時候就知道性別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激動的準媽媽和準爸爸想提早為他們未出生的孩子買些具有性別特色的物品,那么零售商當然會投其所好。另一個原因是穿著不分性別的衣服以及玩著不分男女的玩具長大的那些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陶醉在粉色、蕾絲、長頭發、芭比娃娃之中。營銷商和廣告商只是讓這種選擇看起來更自然。
所以,粉色是女生的專屬的趨勢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為設定的。
文章首發:怪羅網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怪羅”(id:guailuo123)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