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無論是手機、家居、日用品都在追求性冷淡設計?可能誰也沒有料到,所謂“less is more”被冠上性冷淡設計之后,性冷淡的設計在當今可以讓品牌成功。不是說,藝術的極致就到了“性”的開始嗎?哦,冷淡也是。
對某些品牌的設計,你可能會有許多的不解,也可能知道一些曾經的笑點。
某些世界知名的品牌,曾經在設計上遇到過不少的會讓人扎心了的事情,今天說說幾個。
1.比心I LOVE NY,隨便用不侵權?
史上最多被效仿的,或者直接說是最多被抄襲的標志LOGO,是什么?沒錯,其中之一必定有I LOVE NY。這個設計作品是由美國紐約州政府委托著名平面設計師Milton Glaser于1977年設計的,最初是在乘坐出租車的時候構思出了草圖。而且I LOVE NY是由這個標志和一首同名歌曲構成的,旨在促進旅游產業和經濟。

當這個設計變成了流行文化席卷全球之后,很多的抄襲和模仿,讓紐約市政府的控訴不斷,但是法院的判決可認為“是相似”,如電視節目《周六夜現場》某紀念T恤的仿造。為什么?因為在這個設計風靡全球之前,紐約市政府并沒有對I LOVE NY進行商標注冊。
911之后,為了對傷痛的紀念和對災難的祈禱,ILOVE NY的“心”做出了改變,增加了心的傷口。
2.棒棒糖的設計,可以當畫掛?
Chupa chups這個詞初看是不是有點陌生,其實它是棒棒糖的鼻祖哦,是西班牙人制造和設計的,翻譯過來叫“珍寶珠”。Chupa在西班牙語中就是“吸”的意思,之所以用在棒棒糖的名稱中,是西班牙著名畫家Salvador Dalí在品嘗了生產商好友Enric Bernat的棒棒糖之后即興設計出的Logo,配上底部色彩豐富的圖案,如果你把糖紙展開拼接,可以成為一幅非常有意思的超現實主義圖畫。正如我們看過的大多數西班牙如阿莫多瓦的電影一樣,西班牙藝術對色彩的迷戀在棒棒糖身上也得到了極致的體現,然而對藝術的極致追求也會造成很多的偏執與瘋狂,棒棒糖的設計師Salvador就曾迷戀宗教、希特勒、轉世、開放婚姻等。所以,吸棒棒糖的時候,別太想設計師的事情。畢竟無論在哪里,商業設計賺錢還是比畫畫快的,藝術家也要接活兒維持生計。
3.圣誕老人紅不紅,可樂說了算?
在西方社會,對紅顏色流傳盛廣的理解是“血腥暴力”,但可口可樂為什么越紅越紅?況且這還是一款要喝下去的飲料哦,如果真的在西方人眼里血腥暴力,想來這可樂該不存在了。1886年的時候,一位藥劑師把Coca葉子和Kola果實混合,制造出了一款可以治療頭疼和消化問題的藥劑,他的好友魯濱遜將K改成C,就成為了在設計上流暢動感Cocacola品牌名稱字體。而可口可樂經典玻璃瓶的出現,是仿制了可可豆的曲線形狀,傳言說最初是模仿豐滿女性身體的玻璃瓶真的只是傳言。
至此,Cocacola的設計都與它的原料緊密聯系在一起。只是到了顏色的選取上爆紅的原因,沒有走尋常路,與原料無關,一切只和營銷有關。要印制出來,該可樂的紅是申請了專利的紅色,即Pantone 484C——這一點比I LOVE NY有商業頭腦,選用印刷、工業制造上廣泛使用的PANTONE色卡符合可樂包裝及宣傳物料的紅色呈現需求。很多人知道可口可樂是讓圣誕老人忙碌起來的商家,要知道在1931年的冬天,正是因為讓本是圖畫中的黑白圣誕老人穿上了可樂紅的衣服之后,讓原本有諸多形象(如精靈、高大蒼白老人)的圣誕老人在可樂的宣傳海報設計師Haddon筆下,變成現在這副模樣的,一親切肥胖喜慶的老頭兒,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那么問題來了,圣誕老人的紅是可樂紅咯,那么圣誕節的各種紅,是不是也是可樂紅呢?所以我們過的是一個假的圣誕節,我們在過可樂紅制造出的圣誕節。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