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神榜看,楊戩很有貴族范兒,這貴族范兒不是指自視高貴的假酸氣,而是指擁有古貴族的風儀禮貌,因此,他的成長史肯定是有貴族因素的,那么,我接著扒楊戩的身世來由,比如他老爹老媽等人是誰,好搞清楚西游記里夸他的“心高性傲”的來由。

先說說楊戩那悲催的在西游記里和封神榜里都沒有被正式提名的爹。
和當今普遍流傳的一樣,明朝《清源妙道顯圣真君一了真人護國祐民忠孝二郎寶卷》里把楊戩的老爹叫做楊天佑,寫道:“一段因果,出在確州城。有一人,姓楊名天佑,左金童臨凡,受難四十八年。那一日書房正坐,仰面朝天,長吁短嘆,怨氣沖天,驚動斗牛宮,仙女云華侍長,耳熱眼跳,不得安寧。忽然想起,左金童落凡受難,吾今度他去也。”這“金童臨凡”顯然是寶卷作者給楊二郎臉上貼金用的,因為太平歌詞《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和河洛大鼓《二郎劈山救母》里的楊天佑都只是凡間書生,沒有神仙身世,后者更說他是東京汴梁人。《河陽寶卷》二郎卷則叫他做楊晉,是山西大同的人。不知道《河陽寶卷》有沒有考慮過兒子叫楊戩、父親叫楊晉其中的犯忌諱問題。如果楊戩的爹真叫楊晉,估計以后楊戩不用寫自個名字了,面對自己名字里含有爹的名字,他怎么下得了筆?畢竟古時寫到尊長姓名時是要缺筆或以其他字代替的。
雖然清朝戲劇《劈桃山》附和了二郎寶卷的說法,也說楊天佑是金童,還故意強調說是碧云宮的金童轉世,但二郎寶卷的作者寫作動機是為了提高二郎神的知名度跟流行度,好跟當時借著《伏魔寶卷》和《三國演義》等聲望日隆,又因萬歷皇帝做了個夢而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圣帝君”的關公競爭信徒。所以他寫作時就給二郎安上了一個他認為不錯的身世——金童臨凡的兒子!我估計該作者可能是個二郎神廟的有點文化的廟祝或者跟二郎廟有交情的小文化人,所以故意把二郎神的爹拔高。但是,且看看西游記的說法,孫悟空這廝見了二郎神的神氣樣兒,心下不服,大約是嫉妒這小官兒如此俊俏美貌又傲氣洋洋、出口不遜,遂輕薄道:“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注意,這話里對楊戩的爹叫什么、身份是什么,全無交代,如果楊君真是神仙下界,孫悟空當不至于如此嘲笑,孫悟空的重點在于“思凡下界,配合……”可見得玉帝妹子與楊君的這次結合至少存在兩個問題——
1、身份不合,一仙一凡。
2、私自配合,即是私奔。
如果楊君是正式受命臨凡而和玉帝妹子結婚,那么就如龍吉公主和洪錦結合一樣,在手續上是無可指責的,孫悟空也嘲笑不得楊戩,但顯然,這兩位兩樣問題都犯了,楊君壓根就不是神仙,非但不是神仙,還是一個身份不夠見光的凡人,而倒霉的楊戩就是思凡和私奔兩重古人心目中的悲劇誕下的仙凡私生子!所以,“楊君”無論是叫楊晉還是叫楊天佑,楊戩都悲催了!他媽找了一個能讓他舅舅家蒙羞的普通凡人書生私奔,實在不值得讓心高性傲的人自豪,所以楊戩一聽此言,當即就惱羞成怒大打動手鳥!
從西游記看不出楊君的結局。此人到底是被鎮壓了,還是被滅了,還是被放過了,誰也不知,但從楊戩輕松愉快地自稱“吾乃玉帝外甥”看,他還真沒把他爹身份放在心上,否則,一照面就該自稱 “吾乃楊君之子”以父親血統自豪。但顯然,楊戩的爹是讓他蒙羞的,而玉帝才能給他一個堂堂正正見得了人的身份,他提也不提他爹,而提他舅舅,把世間流行的“吾乃某某之子”自稱換成了“吾乃某某外甥”,讓玉帝替代了父親位置,擔任他的真正家長,而那個爹則隱退成為不可提起的恥辱和需要埋沒的記憶。
這其間,可以看出他和玉帝之間的仇怨一點也不深,否則他上來就該自稱“吾乃灌口二郎真君”,而撇清跟玉帝的關系,以表示和仇人不可兩立了。事情的真相要么是他娘雖然被鎮壓過,但他爹沒事,要么就是壓人到桃山下的活壓根不是玉帝干的,所以他跟玉帝不但沒有仇怨,反而因為同仇敵愾而感情親密。依據二郎寶卷的記載看,楊二郎跑去擒拿孫猴子,原因是猴子不知道為什么發癲了,不在花果山好好蹲著啃水果,而跑去確州城把思凡的楊二郎的媽云花仙女抓了壓在昆山下,從東部大海到四川的確州城(《元史?世祖本紀》“詣四川行樞密院來附”),孫猴子這閑事管得夠寬的。所以楊戩不恨玉帝完全有道理。不過,西游記顯然并沒有采取孫悟空壓二郎神的媽而二郎神復仇這個說法,讓他們倆個這時候才初次認識對方,并無前仇。
但從西游記來看,就算把楊戩的娘壓在桃山上的真是玉帝,顯然這仇怨也早就解開啦。楊二郎對他的爹娘顯然沒有央視版寶蓮燈里那么推崇,否則絕不會把舅舅當成他家男方血脈關系代表,在這種通常須得報出自家親屬長輩的名頭給自己長臉、夸耀血統的場合提起的。所以,楊君,在你兒子眼里,你確實是個該隱藏的恥辱,要靠敵人才能被提起啊!
何以故?并非二郎不孝,而是因為——無論古代現代,當一個見不得光的私生子都不是什么好名聲哇!更何況,按古代的倫理,不告父兄嫁娶,就是私奔,思凡下界而私配,又是違背君主,雖然鄉下單身漢們看這種顛倒倫理的劇目很開心,但身為當事人,那就是極其嚴重的罪名——不忠不孝,逆德背倫,堪稱家族恥辱,而恥辱的結晶——那個兒子,身為私生子出世,哪怕過的再光彩,也是見不得人,提不得的。與其一次次提起自家爹娘,讓自己被一次次嘲笑,還不如一開頭就拿一個見得了人的親屬名號出來震懾對方,只要對方不是不知趣一定要跟玉帝和楊戩為難,就會知難而退,不再深究根底,否則,就算楊戩做了光光輝輝的神仙,也禁不起人家每次聽到他爹娘名字就想起他家那私奔思凡、生私生子的不光彩事,再次發出嘲笑來刮他臉皮啊!
想想,裴元慶、李元霸、呂布等人上陣第一面,哪個不是自豪得意地報出父親名號,而楊戩只能報自家舅舅名號,才能避免丟人,這是多么地悲催!楊君顯然沒能給他兒子以自豪之處,更不可能教養出封神榜里那鎮定自如而充滿貴族教養的楊戩,更不可能讓楊戩在西游記里恣肆著心高氣傲的底氣,他只是楊戩人生中的隱退者,一個不可在公開場合提及的恥辱和隱藏的名字罷了。這種父子關系,也使楊戩的心態多少有些不平衡,才在戰場上失態,實在是他的軟肋一根呀。
關于楊戩老爹的第二個疑問,李冰是他爹嗎?
《宋會要》和高承《事物紀原》、朱熹《朱子語錄》等書都說李冰是二郎神父親,《宋會要》卷1237“郎君神祠”條曰:“郎君神祠。永康崇德廟廣佑英惠王次子。仁宗嘉佑八年八月,(昭)[詔]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特封靈惠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號護國靈應王。開寶七年命去王號,至是軍民上言,神嘗贊助其父除水患,故有是命。哲宗元佑二年七月封應感公。徽宗崇寧二年加封昭惠靈顯王。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靈顯真人。高宗紹興元年十二月依舊封昭惠靈顯王,改普德觀為廟。舊號護國靈應王,徽宗崇寧二年加封昭惠靈顯王。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靈顯真人,賜普德觀額。至是〔宣〕撫處置使張浚言:真人之號,悉從仙儀,非威靈護國,血食一方之意。于是有詔改封焉。六年四月,加「威濟」二字。二十七年九月,加封英烈昭惠靈顯威濟王。”高承《事物紀原》卷載“元豐時囯城之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云神永康導江廣濟王子,王即秦李冰也。《會要》所謂冰次子郎君神也。”朱熹《朱子語錄》則以其學術威望為此事蓋棺論定:“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時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
但這種說法沒有被封神榜和西游記采信,封神榜說而二郎神叫楊戩,西游記說二郎神姓楊,《神仙列傳?灌縣》則說灌口二郎只是認了李冰當干爹,協助他治水。由于李二郎神和楊二郎神都住在灌縣灌江口,有同樣的封號,都有哮天犬、三尖兩刃槍以及鵝黃袍等,可以確認為一人,但西游記中的楊戩顯然沒把李冰當親爹,上陣自報名號也沒介紹“吾乃李冰之子”。
蜀人其實對李冰不怎么買賬,歷代二郎神的崇祀也都是“以子掩父”,二郎神雄踞大殿,位在李冰之上。考慮到都江堰很可能修筑在三星堆時代,所謂太守李冰到底是古蜀王還是秦國派出來混淆視聽的探子很難證明清楚,清朝二王廟的主持王來通道長刊印的《灌江備考》干脆說二郎神是古蜀王蠶叢的后代,因此也有縱目,把李冰的重要性省略了。畢竟,最早提到李冰的史記對李冰一筆帶過,和太史公寫鄭國渠時大書特書的風格迥異,李冰其人的存在到底是真有,還是秦朝為了獲得天府之國都江堰的地利而制造出來、取代蜀國本土神祇的一個虛假說法呢,今天已很難考證,但二郎神的縱目和蜀國人對二郎神古以有之乃至于連蜀王孟旭都要極力打扮成二郎神來博取民心的熱衷勁,這位二郎神很可能真實身份壓根不是李冰的二兒子。
如果承認封神榜和西游記的說法,那么只能解釋成楊戩一度拜了個干爹李冰。封神榜雖然對楊戩的身世一字不提,但在其他地方透出了楊戩身世別有貓膩的線索,比如各位圣人對楊戩的特別關照和龍吉公主對楊戩的態度等,西游記則直接點出他是玉帝妹子思凡所生,來歷特殊,所以在中國古代神仙傳里壓根排不上號明顯只是凡人的李冰不可能是楊戩的老爹了,楊戩的貴族教養和心高性傲自然另有所出,那是來自天庭的高貴血脈和身世教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