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4月24日是首個中國航天日,從兩彈一星到返回式衛星,我國載人航天和空間探索技術不斷突破,科普中國帶你回顧中國航天發展史!

1909年9月21日,我國飛機設計師馮如第一次試飛成功。

1919年8月9日,中國試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飛機——“甲型一號”。

1954年7月26日,我國首批自己制造成功的飛機舉行試飛典禮。

1955年10月8日,“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從美國歸來,使中國導彈、原子彈發射至少向前推進20年。

1957年11月16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成立,成為中國航天的發祥地。

1960年11月5日,中國成功發射首枚國產近程導彈“東風”1號。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到氫彈原理突破,僅用了兩年零兩個月。

1968年2月20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為中國空間事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我國第一枚洲際導彈發射成功。

1986年11月18日,“863計劃”獲國務院批準,其中航天技術成為突破重點之一。

1988年9月7日,我國首次發射氣象衛星“風云一號”。

1993年12月25日,中國科學家成功跟蹤失控返回式衛星。

1994年2月8日,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三號甲”首次發射成功。

1997年5月12日,我國研制的新一代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發射升空。

1999年10月14日,中國第一顆傳輸型對地遙感資源衛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不載人的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

2003年7月3日,我國第一代航天員產生。

2008年6月9日,我國首顆直播衛星“中星九號”發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成功撞擊月球,中國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

2012年9月19日,我國“一箭雙星”發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

2013年4月26日,“高分一號”衛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首發星。

2013年12月2日,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包括著陸器和月球車。

2015年12月17日,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

2016年3月22日,國務院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2016年4月6日,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成功發射。

2016年4月18日,順利完成12天太空飛行后,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地球。

2016年4月24日,我國首個“中國航天日”。

2016年6月25日,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火箭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將大幅提升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

2016年8月16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升空。神舟十一號飛船以及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也相繼奔赴太空。天宮二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將為中國空間站的建造進行關鍵技術驗證。

2016年11月3日,我國首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長征5號”是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肩負著我國探月三期工程、載人空間站工程和火星探測工程等大型載荷和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任務。

2017年4月12日,中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顆衛星首次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信息傳送能力大大增強,其通信總容量達20G以上,比以前有十倍左右的提升。

2017年4月20日,“太空快遞員”天舟一號,發射升空,這是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首次飛行試驗。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