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古裝劇從小就誤導我們最多的一句話,說了些什么?

    每個人應該都多多少少看過古裝劇吧?尤其是喜歡歷史的朋友們。

    古裝劇中,基本上都有宣讀圣旨的情節出現,每當太監或者是欽差大臣們宣讀圣旨的時候,前面都會加上這樣一句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后才說出圣旨的內容。

    雖然不一定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得多了,也就慢慢習慣起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認為這句話是宣讀圣旨時應當有的。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如果你認為是的話,告訴你,那就是你被那些不夠嚴謹的影視劇騙了。

    ?

    其實,這“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被用于所有的圣旨中,而且,它的意思也并不是大家理解的那個意思。

    我們先來看一段文字:

    “今睿宗元宗。既已祧去。又文敬等七太子。其中亦有追贈奉天承運皇帝之號。皆已停廢。則讓皇帝之廟。不宜獨存。臣等參詳。伏請準中書門下狀。便從廢毀。沿情定禮。實為協宜。制從之。”

    這段話選自《唐會要》中的卷十九,“讓皇帝廟”這一條記載。

    這是有關于“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最早來源的官方史書資料。

    當然,關于這句話最早來源的問題還有待考證,但不管是什么時候,都不妨礙我們去理解這句話。

    我們可以從文字中看到,“奉天承運”這四個字其實是唐朝太子去世之后別人給追封的尊號,被用于加在稱號前面,也就是說,他是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遵照上天的旨意而且承載運世之道的皇帝,是對于其人政績和責任的一種贊賞。

    這樣看來,“奉天承運”這四個字并不應該是單獨的形容詞,它應該和名詞連起來,用來表示一個有特別尊號的人。

    所以,我們也就可以知道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并不應該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應該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奉行天命的皇帝說的話,而不是為了奉行天命,皇帝這么說。

    而且,這八個字,大多數的時候只用于被尊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的人頒發圣旨時候的前綴,更多的時候,皇帝頒發圣旨的前綴只用了“詔曰”,或者是“皇帝詔曰”這幾個字。

    看看吧,你是不是被古裝劇騙了好多年?

    而且除此之外,也并不是每一個朝代對于這句話都有相同的用法。

    且再來看一段文字:

    “以故《祖訓》中云:“皇帝所執大圭,上鏤‘奉天法祖’四字,遇親王尊行者,必手秉此圭,始受其拜。以至臣下誥、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運皇帝’。”太宗繼之,一切封拜諸功臣,必曰“奉天靖難”。其次曰“奉天翊衛、奉天翊運”。至列圣所封者,無論為功勛,為恩澤,為文武,亦必“奉天”為號,至今不改。”

    這段話選自《萬歷野獲編》,卷一的“更正殿名”這一條記載。

    這段話的意思很好理解,明太祖朱元璋繼位之后,把自己稱為“奉天法祖”,就連平時大臣們上朝時手里拿的玉珪上都必須刻上“奉天法祖”這四個字,并且規定,今后所有的圣旨下達都要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作為前綴,太宗繼位之后,進一步完善了這個規定,并且將這樣的習慣保留了下來,一直被沿用到后來清朝滅亡。

    可見,朱元璋對“奉天”兩字真是情有獨鐘。

    所以,我們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出,

    明朝之前,原本“奉天承運皇帝”這個前綴并不是被用于圣旨上,而僅僅是對于皇帝的一個稱號,或者是書寫史書的時候,描寫皇帝說的話所加上的前綴。

    但是在明朝的時候,由于朱元璋對于這個稱號的特別偏愛,所以,在圣旨的前面加上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影響后世。

    也就是說,這八個字是在明清時期頒布圣旨的時候才有可能聽到的,其他的朝代都極少會用。

    如果在某個唐朝宋朝的古裝劇中出現了這樣的話,很明顯是不正確的。

    其實,關于這圣旨的前綴,每個朝代都不一樣。

    比方說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中的“門下省”是為皇帝審核政令、復閱公文的機構,皇帝的圣旨,必須經過門下省的批閱才能夠頒布,那么在唐朝的時候頒布圣旨,一般都是用“門下”兩個字開頭,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圣旨,開口就是“門下,天下之本……”。

    除此之外,還有些時候則會用“大唐皇帝令,……”來作為前綴,《舊唐書》中就有這樣的例子。

    總之,絕不可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再比方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書?元帝紀》中有“爰暨世祖,應天順時,受茲明命。”的記載,那時候的圣旨,也是大多數以“應天順時,受茲明命”來開頭,意思是順應天道時局,給你下達這樣的命令”。

    漢朝的時候,還沒有“圣旨”的叫法,所以皇帝頒布政令的時候,一般以“某年某月某日”開頭,比如劉備在頒布的時候就是:“建安二十六年夏四月丙午,皇帝臣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

    還有蒙古的時候,因為在他們的文化中,最高的神仙是長生天,而皇帝在頒布圣旨的時候喜歡用“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圣旨……”以此表現蒙古帝王至高無上的地位。

    由此可見,我們對于“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的誤解還是很深的。

    所以,下次,如果再看古裝劇的時候,就可以帶著批判的眼光去觀察,當看到太監或者欽差大臣在讀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時候,你就可以很確定地說:“他這樣的讀法是錯誤的!”

    文章配圖來源《步步驚心》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莫闌珊

    • 發表于 2017-04-26 00:00
    • 閱讀 ( 77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