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狂犬病有救了?星火一直有,尚不足燎原(上)

    因篇幅較長,本文分為上下兩部分,下篇見

    近日,一則標題中帶有“中國治愈狂犬病第一例”字眼的新聞吸引了大眾的眼球,被很多媒體轉載。“狂犬病無藥可救,發病就必死無疑”是很多人都篤信不疑的“常識”,現在狂犬病有救了?先別急著喜大普奔,這事兒沒那么簡單。


    存在誤導的新聞

    新聞報導的文字是這樣描述的:“中國基因測序龍頭企業華大基因的測序結果幫助一位在深圳發病的美國籍狂犬病患者及時確診,經過醫院救治,患者如今已經走出重癥監護室。”華大基因也對此事進行了宣傳。

    其實,華大基因的宣傳本就有夸大之嫌,而新聞報導更是繼續跑偏,讓人誤以為“基因檢測”是一種可以“治愈狂犬病”的新技術。

    然而,稍微了解基因測序的人都知道,它根本不是一種治療的手段。這名患者發病后能夠存活至今近一個月的時間,是得益于醫院的醫療處置,基因檢測技術只不過是確定了病原體是狂犬病毒。

    事實是怎樣的呢,從醫療大V“燒傷超人阿寶”所發的文章可見端倪。


    這名病患尚未脫離危險,雖然他確實有可能成為中國土地上第一位被治愈的狂犬病患者,但要說狂犬病從此有救了,還為時太早。



    深入人心的恐懼

    狂犬病在全世界每年造成5~6萬人死亡,與人口基數相比,這實在是一個并不算大的數字。每年死于車禍的人約有125萬[1],2015年乙型肝炎病毒奪走的人命達到88.7萬[2],即便是被很多人視為“小毛病”的季節性流感,每年也要造成25萬~50萬例死亡[3]。但人們對狂犬病的恐懼,遠甚于對乙肝和流感。可以說,狂犬病在人類社會所散布的恐慌,程度超過它的實質危害,這正是由它一旦發病就幾乎必然死亡的特性導致的。

    高達99%的狂犬病病例發生在非洲和亞洲,其中80%的患者生活在非城市區域[4]。在這些地區,人們普遍散養未免疫的狗,很多人被咬傷后也沒有盡快去接種狂犬疫苗的意識,導致了大量死亡病例的出現。

    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很好地預防狂犬病發作,即使是被真正能夠傳播狂犬病毒的病狗咬傷,只要及時按規程接種疫苗、注射血清,也能夠避免感染和發病[5]。每年全世界共有1500多萬人在被動物咬傷后接受狂犬病預防接種[4],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是被健康動物咬傷,即使不接種疫苗也并不會感染狂犬病,但本著“以防萬一”的原則,大多數人還是愿意接種疫苗,醫生也都建議人們被不明情況的動物咬傷后務必盡快接種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制作的狂犬病世界地圖)



    罕見的生存病例

    無論基因檢測技術在這次事件中到底是否有助于治愈病患,對于患者發病后存活已經超過平均時間的事實,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的醫療救治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很多人仍然樂觀地相信,“有了這第一例,說明狂犬病很快就可以治療了”。

    事實上,這只是“可能成為”中國首例,并非世界首例。狂犬病雖然發病后死亡率接近100%,但畢竟不等于100%,在茫茫人海中,還是有那么幾個鳳毛麟角的生還者。

    在世界衛生組織于2013年12月發布的《狂犬病常見問題解答手冊(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Rabies)》[6]中,記載的狂犬病發病后幸存者人數是7人,原文是這樣描述的:“迄今為止,由典型的狂犬病毒引起的人類狂犬病仍然是近乎100%致命的,全球都還沒找到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案。全世界只有7人狂犬病發作后幸存,他們都得到了重癥監護。其中,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被咬傷前或被咬傷后接種過狂犬疫苗(但未必及時、全程接種),這可能改變了病程。只有一例未接種狂犬疫苗而存活的,但患者是被蝙蝠咬傷,其狂犬病并不是由典型的狂犬病毒引起的。”

    (《狂犬病常見問題解答手冊(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Rabies)》截圖)

    從2013年到今天,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期間又出現了新的治愈病例[7],加之不同研究根據不同的篩選標準,對狂犬病發病后治愈的判定不同,所以迄今為止狂犬病的發病后治愈病例數應該在十幾例到幾十例之間。



    密爾沃基療法

    在狂犬病的臨床治療方面,“密爾沃基療法(Milwaukee Protocol)”是最著名的一種實驗性治療方案。

    2004年9月,15歲的高中生吉斯(Jeanna Giese)被蝙蝠咬傷,其后未接種狂犬疫苗。一個多月后,她開始出現狂犬病早期癥狀,隨后被確診為狂犬病,在征得吉斯父母的同意后,密爾沃基市威斯康星兒童醫院的威洛比醫生(Rodney Willoughby, Jr.)的團隊設計了一種實驗性的療法為她治療[8]。

    關于狂犬病的一個假設是,狂犬病毒并不會對大腦本身造成嚴重損害,而主要影響神經細胞間的生物電信號傳遞,劇烈提升神經系統興奮性,讓大腦超速運轉超過負荷。患者死亡是由暫時性腦功能障礙引起的呼吸障礙或心跳驟停導致的,狂犬病毒可能并不會直接殺死腦細胞,但它會導致在人體產生足夠抗體擊敗病毒之前,就已經把大腦累死了。

    威洛比醫生根據這一假設,使用氯胺酮(麻醉劑,且有抗狂犬病毒效果[9])、咪達唑侖和巴比妥酸鹽(鎮靜劑)來使吉斯的神經系統陷入休止,避免病毒引起的過度興奮,然后應用金剛烷胺和利巴韋林(廣譜抗病毒藥物)來對抗吉斯體內的狂犬病毒。除了藥物,吉斯自己的免疫系統也在努力反擊病毒,治療7天后,吉斯的血清和腦脊液中都出現了大量抗體,抗體正是人體自己用于對抗病原體的“軍隊”[10]。

    住院一個月后,威洛比醫生診斷認為吉斯體內的病毒已經被清除,又經過幾個星期的康復治療,吉斯的認知能力基本完全恢復,能夠行走,甚至能學著開車,但仍然存在舞蹈樣動作、構音障礙、步態不穩、平衡感受損等問題。即便如此,她還是完全可以稱得上是被治愈了,只是留下了一些不算嚴重的神經系統后遺癥,不太影響學習和生活。因此她被公認為是全世界第一個在未接種狂犬疫苗的情況下狂犬病發病后存活下來的人[11],她也正是世界衛生組織《狂犬病常見問題解答手冊》中所指的那一位被蝙蝠咬傷、未接種狂犬疫苗的生存者。

    (吉斯的大學畢業照)

    之后,威洛比醫生總結了針對吉斯的治療方案,歸納出了“密爾沃基療法”,幾年后他又對療法進行了一次修訂,去掉了利巴韋林。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至少有36名狂犬病患者接受了第一或第二版的密爾沃基療法,其中成功幸存的有5人[12, 13, 14]。

    在這5名新的幸存者中,資料最詳實的當屬加利福尼亞州的8歲小女孩雷諾茲(Precious Reynolds)。她也是被蝙蝠咬傷且未接種疫苗,但發病時家人認為她得的是流感,直到發病一個月后癥狀非常嚴重了才就醫。雷諾茲接受了密爾沃基療法,在重癥監護室住了兩周后活了下來[15]。

    當然,幸存并不等于完全康復,所有從狂犬病病魔手中逃生的患者,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后遺癥。

    (雷諾茲在進行康復治療)

    未完待續,參考資料見下篇

    • 發表于 2017-09-03 00:00
    • 閱讀 ( 80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