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院士講科學》,該書由《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總策劃,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
專家:李椿萱,空氣動力學、航空航天飛行器設計、高速碰撞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早年曾參與美國航天飛機、導彈相關預研工作,并涉及超高速碰撞力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快看!那兒有一架隱形飛機!”
“胡說!哪兒隱形了!我都看到它了!”
“......”
很多人以為隱形飛機就像電視劇中的“神仙”一樣,是我們人眼看不到的,然而實際上并非如此。那么,真正意義上的隱形飛機是指什么?它又是怎么做到“隱形”的呢?

隱形飛機是什么?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交戰雙方就已經發現,木結構飛機和飛翼飛機不易被雷達探測,鋁箔條也會干擾敵人的雷達。在戰爭后期,德國嘗試研制木結構的噴氣式飛翼戰斗轟炸機Go229,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種準隱形飛機,但還沒有投入使用,德國便戰敗了。
目前,軍事上所說的“隱形飛機”,都是指對雷達的隱形。它們通過特殊設計的有助于隱形的外觀,以及吸收雷達波涂料、減少(發動機噴口的)熱量排放、以特殊外形將雷達波擾亂等措施,避免被敵人的雷達與紅外線探測手段發現。
隱形飛機是非常昂貴的,比如說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每一架的成本大約是同等質量黃金的3倍。

F-117攻擊機為什么退役了?
F-117攻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隱形飛機,它使用被稱為“小平面隱身”的技術,以計算機設計的怪異外形干擾雷達的探測。但這樣的外形決定了F-117沒有超聲速飛行能力,而且必須以特定的航線飛行方能發揮隱形功能。此外,F-117為實現隱身性能,在空氣動力學性能和搭載器數量方面做了大量的犧牲。
在裝備美軍大約10年之后,一些國家已經找到了探測F-117的方法,因此,在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的時候,發生了F-117被南聯盟擊落的事件。2006—2008年,鑒于F-117的技術已經落后,而且維護工作繁重又昂貴,美國陸續退役封存了F-117。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