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的成分取決于嬰兒的性別及母親的生活境況。
母乳是嬰兒的第一份食物,其成分卻因人而異。研究人員發現,在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中,乳汁的成分因嬰兒的性別和母親的生活境況而變化。這種差異有助于科學家更深入地理解人類的進化歷程。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肯尼亞農村地區的72位母親中,哺育男嬰的婦女通常分泌更有營養的乳汁,脂肪含量為2.8%,而女嬰母親乳汁脂肪含量僅為0.6%。不過,對于貧困婦女來說正好相反,女嬰母親乳汁脂肪含量2.6%,而男嬰母親乳汁脂肪含量為2.3%。這項結果發表在2012年9月的《美國體質人類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Physical Anthropology )上,與先前的動物研究一致,即乳汁的成分在灰海豹和紅鹿中因幼崽的性別而變化,在恒河猴中因幼崽的性別及母猴的境遇而變化。該研究也印證了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項發現——富裕、營養良好、哺育男嬰的母親所分泌的乳汁能量更高。
這些研究結果綜合起來,為一個具有40年歷史的進化生物學理論——“特里弗斯-威拉德假說”(Trivers-Willardhypothesis)提供了支持。該假說認為,在條件艱苦時,自然選擇的壓力使父母偏向于對女嬰投入更多的資源,條件優越時則偏向于男嬰。這種不平衡性應該在一夫多妻制社會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如肯尼亞農村。在這種社會中,男性可以與多個妻子生育后代;兒子長大成人后,既有可能體格強健、富有魅力,妻妾子嗣成群,也可能一事無成,孤老一生。家境良好的父母會盡己所能養育男嬰,以得到更多的孫輩。相反,貧困的父母不太可能在男嬰身上投入大量資源,因為后代要從社會經濟的最底層開始攀爬,父母不太可能獲益。對這些家庭來說,女兒是比較保險的賭注,只要她們能夠存活到成年,就很可能會生育后代。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羅伯特· 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表示,這項新的研究“令人激動和著迷”。特里弗斯是“特里弗斯-威拉德假說”的提出者之一,他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這是一個連我本人都不敢預測的特里弗斯-威拉德效應”。美國哈佛大學的人類進化生物學助理教授凱蒂· 亨德(Katie Hinde)說,除了脂肪和蛋白質,人類乳汁中的其他成分也可能存在差異。她發現,哺育雄性幼崽的恒河猴乳汁中皮質醇(一種調節代謝的激素)含量較高。她的研究表明,乳汁的差異會改變幼崽的行為,可能會影響生長發育。“母親產生怎樣的乳汁只是一個方面,” 亨德說,“另一方面是,嬰兒如何利用這些乳汁。”這些研究結果將有助于研制嬰兒配方奶粉,為男嬰和女嬰量身調制出最合適的配方。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