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新聞報道稱,有嬰兒在喝了蘋果汁之后感到肚子痛,甚至出現嘔吐的現象,很多人說這是因為蘋果籽里面的有毒物質導致中毒了。那么蘋果籽真的是“毒物”嗎?它到底有多毒呢?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科普一下!

果汁里為什么加入蘋果籽?
很多養生類的節目都會教大家如何吃的更加養生,其中也會提到我們在吃食物的時候,最好能夠吃食物的全部。

比如在喝蘋果汁的時候,因為有很多榨汁機或者攪拌機能夠將蘋果的皮、核、籽都打的很爛,能夠直接喝下,而且果實的種子往往各種營養素含量也是最高的,所以都會建議大家在口感允許的條件下最好吃“全食物”。所以有很多人會特意將蘋果皮和蘋果籽都保留,一起榨汁喝。
蘋果籽中到底有什么毒物?
蘋果中的確有一種跟毒相關的物質,叫做氰苷,它是一種植物中的毒素,不僅僅在蘋果籽中,超過2500種的植物中都含有這種物質,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已經發現50多種氰苷了。

比如非洲及東南亞地區的主要食材木薯,還有我們的苦杏仁,以及常見的各種水果:桃、櫻桃、沙果、杏、梨、李子、枇杷等,它們的籽都跟蘋果籽一樣都含有氰苷。
氰苷到底有多毒?
說到氰苷,人們就會聯想到氰化物,這是很多電影、電視劇中特工的必備毒藥之一,但是果核中的氰苷并不等于氰化物中的氫氰酸。

實際上,果核中的氰苷本身并沒有什么危害,真正有危害的是在氰苷遇酸或者生物酶水解之后產生的氫氰酸,這是一種劇毒物質。

我們以前跟經常聽到的是吃苦杏仁吃多了,之后會導致中毒。因為在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在2-4%左右,而氫氰酸的致毒劑量是每公斤體重2mg。所以在大量食用苦杏仁之后,是完全有中毒的可能的。

對于一個重10公斤左右的1歲嬰兒來說,大概吃10顆苦杏仁,才會達到中毒的劑量。而每克的蘋果籽中的氰苷折算為氫氰酸后大約只有幾百個微克,是苦杏仁的幾十分之一。脫離劑量談理論都是不可信的,所以單從劑量上來說,喝杯蘋果汁就中毒了是不可能的。
怎樣喝果汁才能避免這種風險呢?
嬰兒如果腹瀉、嘔吐等癥狀很快有好轉,那么很有可能是由于胃腸道不適所引起的,而不是氰苷所導致的中毒。不過很多家長還是擔心,畢竟氰苷還有轉化的風險。

那么應該怎么做才能去除這種風險呢?最簡單的做法當然就是不要吃!如果一定要吃的話,由于氰苷對熱不穩定,所以充分的加熱是去除氰苷最有效的方式。

另外,氰苷也可以通過體內正常的代謝排到體外,不存在體內蓄積,一旦發生中毒,馬上就會有反應,不會大量蓄積在體內。

針對蘋果籽是否可以導致中毒,其實大可放心。蘋果籽較為堅硬,難以在胃腸道中消化,即使是在做果汁中被粉碎,一兩個蘋果的蘋果籽也難以引起中毒,除非是一次能帶核大約吃掉18個蘋果,蘋果籽中的氰苷才有可能引起中毒。不過這是我們人類所做不到的,您完全可以放心地食用蘋果。

所以,蘋果作為一種水果,對于健康的促進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不要因為流言的危言聳聽,而對它敬而遠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