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9個“養胃習慣”,拯救受傷的胃!

    親友相聚,大吃大喝;早餐不吃,晚餐大補;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在快節奏生活的壓力下,胃是人體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器官之一。

    有人自詡為“鐵胃”,其實胃非常脆弱。數據顯示,中國有腸胃病患者1.2億,消化道潰瘍發病率10%,慢性胃炎發病率30%,是當之無愧的“胃病大國”。

    在全球六大高發癌癥中,消化道相關腫瘤就占了5個,包括胃癌、肝癌、食管癌、腸癌和胰腺癌。

    權威專家從細節入手,教你如何拯救受傷的胃。

    多數的胃腸疾病都是我們不經意間的習慣導致的。消化科醫生提醒,這9件傷胃最深的事應該避免。

    1

    趁熱吃

    中國人慣趁熱吃,長此以往,食道和胃的黏膜都會發生慢性損傷,引發癌變。此外,燒烤、火鍋等過燙食物也容易誘發消化道病變。

    2

    吃飯太快

    如果進食過快、食物沒有煮爛、進食黏稠食物,極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

    日本岡山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與細嚼慢咽相比,狼吞虎咽會導致發胖風險增加至少3倍。

    因此,建議正餐吃飯時間至少20分鐘,每口飯盡量嚼爛嚼軟再咽;不必糾結每口飯該嚼多少次,有意識地放慢速度即可。

    3

    暴飲暴食

    飲食過量會擾亂胃腸道正常的消化吸收節律,胰腺在短時間內分泌大量消化液,導致胃脹不適,甚至是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嚴重者可導致胰腺癌。

    細嚼慢咽,慢慢體會飽的感覺,七八分飽后放下筷子;

    三餐固定時間吃,以免“饑不擇食”;

    心情低落時,建議讓注意力分散10分鐘,或者小口喝水或茶等飲品,避免“情感性進食”。

    4

    纖維攝入不足

    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防止便秘,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

    而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中國居民每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不足11克,遠低于推薦量20~25克。有研究表明,膳食纖維攝入量與腸癌發生率呈負相關。

    并非只有口感粗糙的食物中存在膳食纖維。大麥、豆類、胡蘿卜、柑橘、燕麥等也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也能減緩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后血糖,降低膽固醇水平。

    5

    壓力和焦慮情緒

    胃腸道可謂最大的“情緒器官”,胃腸道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其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于中樞神經,對心理刺激十分敏感。

    處于焦慮、憤怒、憂傷、緊張等不良情緒下,會出現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反酸、燒心、便秘等癥狀。陷入嚴重焦慮、抑郁情緒時,不妨求助心理醫生。

    6

    缺乏鍛煉

    長期缺乏鍛煉會導致食欲減退、胃動力不足,易誘發胃、結直腸炎癥和腫瘤。

    保持胃腸道健康,要讓自己多動動,選擇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如氣功、太極拳、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等,每周鍛煉3~4次。

    7

    多人共餐

    國人沒有分餐的習慣,一盤菜無數雙筷子夾來夾去,很容易導致幽門螺桿菌交叉感染。

    約半數中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歐美人由于習慣分餐制,所以該菌的感染率明顯低于中國人。

    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聚會用餐時提倡使用公筷,從菜盤中撥出自己需要的分量。

    8

    過度飲酒

    臨床觀察發現,1/3~1/2的胃癌患者有長期飲酒史,尤其以喝白酒為主。

    酒精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黏膜被長期反復刺激,不斷經歷損傷、修復、再損傷的過程,就會導致慢性炎癥,最終為腫瘤發生埋下禍根。

    因此,如果不得不喝一點,盡量喝酒精含量低的酒。喝酒時,不妨配些小菜,如肉皮凍等,這類食物膠原蛋白含量高,會在胃中形成一層保護膜,可減緩酒精傷害。

    9

    濫用藥物

    生活中,有些人一有個頭疼腦熱就亂吃止痛藥、消炎藥,但這些藥物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癥和潰瘍。

    因此,生病時不要自行用藥,不要擅自停藥、換藥、增減藥量,應及時咨詢相關醫生,遵醫囑服用藥物。

    TIPS:

    胃對食物很挑剔,生、冷、硬、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會影響胃的工作,7類食物盡量少吃。

    1.冷飲

    2.腌菜

    3.煙熏和油炸食物

    4.寒涼的果蔬

    5.生冷的海鮮

    6.辛辣刺激的食物

    7.甜膩多脂的食物

    老祖宗推薦5大養胃食物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意識到了養胃的重要性,并對一些能夠養胃的食物做了記載。

    南瓜

    據《滇南本草》和《本草綱目》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也就是說,南瓜對于養護脾胃很有好處。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是健胃消食的高手,其所含的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適合患有胃病的人食用。

    而且,南瓜所含成分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南瓜烹飪方法多樣,可蒸食、熬粥或煲湯。

    小米

    中醫認為,小米味甘性平,入腎、脾、胃經,《本草綱目》也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記載。

    從營養方面來看,小米特別出色的地方,是它的鐵和維生素B1含量優于小麥、大米和玉米,特別適合孕婦、哺乳期女性食用。

    小米的膳食纖維含量在粗糧中偏低,口感細膩而容易消化,也適合6個月后的嬰幼兒食用。

    小米可單獨熬煮成粥,也可添加大棗、百合等熬成營養粥品,還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二米飯”。

    紅薯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書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

    現代研究表明,紅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幫助刺激腸胃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保護腸胃。

    此外,紅薯富含大量的胡蘿卜素,對兒童以及老人的視力都有益處,并且還富含鉀、鐵和維生素B6等營養素。紅薯可以直接煮食,也可用來熬粥。

    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胃、腎經。

    歷代古書對山藥的平補作用均有記載,《本草綱目》中提到,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據記載,慈禧為健脾胃而吃的“八珍糕”中就含有山藥成分。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能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

    山藥吃法多樣,可將山藥與大米、小米、紅棗等熬成雜糧粥,也可將山藥研細磨粉后與米粉混合,熬成糊糊喝,還可將山藥蒸熟后制成藍莓山藥食用。

    中醫認為,生姜汁味辛、性溫,入肺、胃、脾經。生姜在中藥中常用以治療惡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幫助。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姜富含的姜辣素能刺激消化道的神經末梢,引起胃腸蠕動,增加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健脾胃、增食欲。

    姜除了用作調味料外,還可以用來泡水喝。

    • 發表于 2017-09-08 00:00
    • 閱讀 ( 65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