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學家近日研究表明,一系列因素包括遺傳、腦功能等在內的約40個不同變量,是控制青少年陷入酗酒危機的關鍵。由此,預測青少年酗酒便成為可能,而且精確度達到70%。這項研究于2014年7月3日刊登于Nature上。

【創建預測模型】
研究者們對2400個來自歐洲8個不同地區的14歲青少年進行綜合評定,其中包括神經成像對大腦活躍度和大腦結構的評定、IQ、工作效能的認知、個性和血液測試等等。
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種模型,以便更好的理解相關因素包括大腦結構功能、個性、環境、基因對于青少年酒精濫用的影響,Whelan說,“多因素風險可以幫助科學家預測青少年是否有酗酒可能。”
研究者們在2012年刊登于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報道確定了大腦系統對于青少年嗑藥酗酒行為的關鍵影響,而現在這個最新研究是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研究者跟蹤隨訪參與者,應用一系列測試、獨特的分析方法,僅僅根據孩子們14歲時采集的數據來預測他們16歲時是否會有酗酒表現。不同組的測試結果具有相同的精確度,表明這項結果的可靠性。
【龐大的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不排除會有幾個變量是需要進一步商榷的”,Garavan說,“最終的模型包含了龐大的數據,也就是說青少年酗酒的決定因素非常多”。其中有一些數據是十分可取且能夠準確預測的,包括個性、尋求靈感的特質、缺乏責任心以及家庭用藥史。多數有沖動冒險行為的孩子有酗酒的可能性很大,除此之外,經歷過異常緊張事件的孩子更易陷入酗酒的危機。
Garavan說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大尺寸的腦部通常具有更大的風險。如果青少年經歷過重大的腦部變化,那么他們的大腦會縮減到一個合適的尺寸以便達到效率最優。他解釋說,“大腦有自我精煉和塑形的能力,大部分的灰質區域——神經元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會越來越小,而白質區域會越來越大。大腦發育不成熟的孩子酗酒的可能性更大。”
【其它藥物濫用的預測因素】
研究人員相信,在更好地理解了酗酒和以上因素的因果關系后,有針對性的介入影響以消除陷入酗酒危機會得到進一步應用。研究者希望制定一個“黃金標準”模型來預測青少年行為,這樣我們便可以在早期進行特殊干預來降低青少年酒精藥物濫用的發生率。
未來,研究者們希望更深層次得分析大腦數據,判別其它藥物的濫用是否有不同的預測因素,例如他們正準備利用相同的數據來預測青少年是否濫用印度大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