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記不住嬰兒時期的事情?

    記憶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小編別唱了!聽小骨都要粉碎性骨折了!)

    哦好吧……

    我們每個人都有記憶。你可能記得今天的午飯和童年的時光,但幾乎沒人能回憶起三四歲之前的事。

    想一想,你記得你說出的第一句話嗎?你記得你出生時的第一聲啼哭嗎?沒有人能記得。

    這個現象叫做“幼兒期健忘”(infantile amnesia)。

    根據“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成年人的遺忘通常和時間呈線性關系。時間越久的事情,越容易遺忘。所謂遺忘曲線,是用于表述記憶中的中長期記憶的遺忘率的一種曲線。這一曲線最早由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通過自己的實驗提出。在這一實驗中,艾賓浩斯使用了一些毫無意義的字母組合。通過記憶這些字母組合,并在一系列時間間隔后檢查遺忘率,得到了這一曲線。因此,這一曲線又叫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曾有人認為,“幼兒期健忘”正是由于時間太久遠,所以沒人記得。但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這是錯誤的。2012年,《學習與記憶》(Learning and Memory)雜志刊登了一篇論文,認為幼兒期健忘并不遵循成人的“遺忘曲線”。

    值得注意的是,“幼兒期健忘”只會影響“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即對事件事實情景以及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的記憶,能夠用語言來描述。這種記憶分為兩種,自傳式記憶和語義性記憶。

    另一方面,幼兒期的“非陳述性記憶”(non-declarative memory)卻并不會丟失。非陳述性記憶又稱為程序記憶,指不依賴于意識或認知的記憶,存儲了關于如何做事的信息,例如騎自行車、打字、游泳等。

    “幼兒期健忘”的原因,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性壓抑說

    100多年前,弗洛伊德對“幼兒期健忘”提出了第一個解釋:這些記憶與性有關,且具有創傷性的本質,因此被意識的防御機制所壓抑。這個觀點,并不被大多數科學家認同。但他們也無法達成一致的觀點。假說和理論倒是有不少。

    心理能力說

    曾經有一段時間,科學家認為,嬰幼兒根本沒有陳述性記憶的心理能力,即,他們的大腦是不成熟的。但是2000年發表在《兒童發展研究協會專著》(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的一篇研究成果指出,兩三歲的小孩可以記住和說出幾個月前、甚至是一年前發生的事情。這說明他們完全具備陳述性記憶的心理能力。

    為什么記不住嬰兒時期的事情?

    語言說

    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我們早期的記憶被“阻擋”了,因為在它們形成時,我們還不會說話。人們通常認為,語言對“自傳體記憶”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自傳體記憶指對個人復雜生活事件的混合記憶,與記憶的自我體驗緊密相聯。而幼兒的長期記憶正是在剛開始學說話時形成的。然而,另一些研究者認為,語言并不是幼兒期健忘的原因,因為許多動物也表現出幼兒期健忘,動物又不會說話是吧。

    新舊神經細胞更替說

    另一種理論認為,幼兒期記憶的形成并沒什么特別的,但是持續的大腦發育影響了記憶的存儲。上個月,《科學》雜志就刊登了一篇相關的文章,科學家提出了一種理論:海馬區中產生新的神經細胞,會破壞舊細胞建立的腦回路,從而從根本上抹掉幼年的記憶。他們經過動物實驗發現,阻止新神經細胞生成后,小鼠對年幼時的記憶保持得更長。

    對“幼兒期健忘”原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幫助人們了解遺忘的本質,也可用于治療創傷后應激障礙綜合征。

    當然,嬰兒時期的事情雖然想不起來,但是它卻是構成我們思維能力的基礎,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作者:Joseph Castro;編譯 via LiveScience)

    • 發表于 2014-06-27 00:00
    • 閱讀 ( 95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