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從小蘋果說起,神曲憑什么那么火?

    這個世界墮落的標志之一是,在幾年前,人們說起神曲的時候,指的還是意大利詩人但丁的作品。現在,指的則是各種讓人眼前一黑的流行歌曲。

    盡管它們被嘲諷、被取笑,甚至被嚴肅批判,但是依然以星火燎原之勢,占領了網絡視頻、廣場音響、手機曲庫甚至晚會舞臺,你不想聽都不行。

    從《愛情買賣》、《最炫民族風》、《狐貍叫》到《小蘋果》,神曲為什么能那么神?這里面的道理,且聽壹讀君聊一聊。

    關于神曲,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

    按照一般的解釋,“神曲”通常指的是一些歌詞非常押韻,曲調能夠配上任何舞蹈的歌曲,令人神情振奮,男女老少皆宜,每次聽都給人一種轟炸的感覺。曲風或上口或雷人。褒貶不一。以令人中毒的旋律風靡各地。

    如果總結近年流行的神曲,你會發現它們差不多都有共同的特點:通俗、簡單、節奏感強。

    所謂通俗,用專業樂評人的話說,是歌詞“扁平化”、“快餐化”,用普通人的話說,就是……通俗,或者說,俗。圍繞的主題基本不離男女之愛,要么是表白,要么是哭訴,比如“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么愛你都不嫌多”。《最炫民族風》才上升到對民族文化的歌頌,可是表現的形式,依然是“我的愛”“你是我天邊最美的云彩”。

    所謂簡單,就是它們的歌詞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修辭水平不超過初中一年級語文教學大綱。這個例子俯拾皆是,壹讀君覺得就不用舉了。

    節奏感強,是的,就是動次打次,動次打次,基本上都是在走迪斯科路線。而且歌曲的高潮部分非常明確、重復。

    好了,這些都是表面的現象,不要急著說“切,這些我都知道”,因為這些只是壹讀君掰開了揉碎了說的基礎。

    為什么神曲會突然崛起?

    不得不說,神曲的出現,跟網絡時代分不開。想一想,在互聯網普及之前,有什么神曲?NO。那個時候,能夠編寫、演唱和傳播歌曲的,都是國家認證機構,以歌唱美好時代、美好生活為主,唱點情情愛愛,就要被寫進《怎樣鑒別黃色歌曲》,所以,神曲的土壤,其實是網絡帶來的草根時代,讓很多體制之外的人有了創作、傳播音樂作品的能力。

    既然神曲面對的就是普羅大眾,那么品味自然可想而知。能夠流行的,一定是仔細琢磨了大眾的愛好品味,換個流行的詞說,得屌絲者得天下。

    比如鳳凰傳奇,這個組合在2005年開始走紅,2006年撈到第一桶金,走紅的渠道是哪里呢?不是音樂電臺,不是電視臺,而是flash和手機彩鈴。當年,《月亮之上》創下了彩鈴下載7900萬次的驚人數字。隨后,《自由飛翔》、《等愛的玫瑰》、《最炫民族風》等歌曲也成為最火爆的彩鈴音樂,《荷塘月色》2010年的手機應用數量超過一億人次。

    相比固定的互聯網,手機移動網絡覆蓋面廣闊得多。2012年,城市的寬帶接入家庭才徘徊在50%到60%,而手機用戶已經超10億。成為神曲,當然要用最簡單、最粗暴的方式博得大多數人的喜愛。

    神曲洗腦是怎么回事

    由于神曲“動次打次”的節奏太過鮮明、內容太過簡單,很多人雖然很鄙視神曲,但依然被洗腦,腦子里經常不自覺地出現某首神曲的旋律,一發而不可收拾。

    神曲洗腦就是俗稱的“Earworm”,翻譯成漢語叫“耳朵蟲”。這是一種大腦神經運動。

    神曲幾乎就是針對這種耳朵蟲現象量身定制的,這也是它們能夠席卷大江南北的原因之一。

    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提出過一個理論,叫“不自主記憶提取現象”。這個術語的意思是,在人類的大腦中,有部分信息記憶被相關線索提取,輕微的感官刺激都可以提取這些信息,導致它成為一種不自主或者說是一種無法控制的人體現象。

    神曲通過簡單粗暴的旋律,能夠不斷刺激人的大腦,讓大腦不斷注意它,并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一旦提取線索出現,比如回憶到你聽神曲的場景,甚至僅僅是感到無聊時,大腦就會觸發相關信息,你的腦子里就開始拼命單曲循環某個神曲的片段,越是想停,就越停不下來。比如說壹讀君現在腦子里就全是“Oba

    江南style”……

    好了,壹讀君還是會咬牙堅持讓自己思維清晰地寫完這篇文章的。

    最后壹讀君要抬出來的,是哲學家、社會學家西奧多·阿多諾。這位老先生還是一位高冷的音樂理論家,他對流行音樂很看不上眼,認為聽流行音樂的時候,不需要專注領會音樂的震撼和洗禮,只需要漫不經心地當做背景音來欣賞、消遣。于是,大眾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就一直保持在低水平上,品味始終不高。

    阿多諾老爺子的理論一直因為太高冷而受到批評,但是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中國古人說“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意思是好音樂沒人聽了,到處都是超難聽的神曲啊。

    參考資料:

    [美]西奧多·格拉西克《阿多諾、爵士樂、流行音樂的接受》

    《<最炫民族風>風靡原因的音樂社會學解析》,歐陽平方,《音樂時空》2013年第7期

    • 發表于 2014-06-26 00:00
    • 閱讀 ( 72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