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嗅探器的能力取決于其嗅覺受體基因的數目和類型。這些基因表達在鼻腔的感覺細胞中,專門用于檢測氣味分子。當受到氣味分子刺激時,這些基因會開啟從鼻子到大腦的信號級聯(通道),使動物識別特定的氣味。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鑒定分析了13種哺乳動物的嗅覺受體基因。研究人員發現,每一個物種的嗅覺基因都是非常獨特的,與其他動物有明顯的區別:在團隊研究的10000個功能性嗅覺受體基因中,這13個物種中僅有3個基因是重復的。

考慮到象鼻的長度,這一結果也許并不奇怪,科學家今日在《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雜志上在線發文稱,非洲大象擁有的嗅覺受體基因數量是最多的,接近2000個。相比之下,狗只有1000個,而人類和黑猩猩卻不足400個,這可能是因為較高等的靈長類動物更多地依賴于它們發達的視覺,而非嗅覺。
這一發現與近期的另一項研究相符,研究顯示亞洲象在氣味區分上與小鼠(有將近1300個嗅覺受體基因)是一樣的;還沒有對狗和大象進行鼻子的嗅探器測試。其他研究也表明了對于一個龐然大物來講擁有出眾的嗅覺是多么重要。
比如對如上圖顯示的大象來說,利用微弱的的氣味差別,來區分兩個肯尼亞民族是十分必要的:馬賽族人——有時會用矛去刺他們,而康巴族人——則對非洲象很少構成威脅。非洲象還可以根據土著人的尿液來識別多達30個不同家庭的成員。
(撰文:維吉尼亞·莫萊爾/Virginia Morell;翻譯:夢戀雅丹;via sciencemag)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