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那只孟加拉虎嗎?它迎著海浪游泳,游向少年派的小船,那個鏡頭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是因為看過這個電影,有多少人能夠想到,一輩子生活在陸地上的老虎竟然也具備游泳的本領!其實,人和陸地上的許多動物都是生來就會游泳的!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將有一點點怕水的猴子和羊扔進水中,他們撲騰幾下,就能學會游泳。把小雞交給母鴨養育,小雞會變得熟悉水性。未出世的嬰兒還在母親體內時,身體被羊水所包圍,所以人類的身體機能其實是非常適合游泳的。
人體組織中含有大量的水,許多部位還充滿了空氣,脂肪的密度大約是每立方厘米0.9克,去掉脂肪后的其他組織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1克,而淡水的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克,所以人體的平均密度和淡水密度相差不大。當然,具體到各個人,密度又有微小的差別。我們知道,密度比水小的物體能漂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大的物體會沉落水底,而密度與水相等的物體則會懸浮在水里。也難怪有人不會游泳卻能自由漂浮在水面上,而有人說自己像稱砣,一到水里就沉底。
不過這并不能成為怕水的同學不想學游泳的理由。因為游泳的時候,人是有辦法降低平均密度的!如果我們吸進空氣,讓肺部膨脹,人體體積變大,平均密度變小,人體就可以上浮了。反過來,當我們呼氣的時候,人體有下沉的趨勢,但這時,我們依靠手腳幫忙,劃撥水流,從水里得到反推力,抵消下沉的趨勢。

所以,誰也不像稱砣,誰都可以學會游泳!學習游泳的關鍵是要盡量縮短下沉的時間,也就是說吐氣要快,換氣的時間盡量短,吸足了氣之后多憋一會兒再吐出來,盡最大可能延長上浮的時間。掌握了這個秘訣,“稱砣”也能成為游泳健將!
(via 《少年科學畫報》)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