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如何化解幼年的心理創傷?

    《二次曝光》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它的不錯既是因為它的演員,也是因為它的劇情。影片講述的故事呈跳躍發展,美容咨詢師宋其是故事中的主線,她小時候親眼目睹了母親被人殺死,后被參與調查此案的律師劉建收養。長大后,宋其愛上了沒有血緣關系的哥哥劉東,卻因養父逝世而意外踏上調查母親死因的道路。童年的創傷令宋其產生了幻覺,她以為自己殺死了和男友偷情的閨蜜,撞死了涉案的警察,從此開始了絕望掩飾的逃亡之旅。其實她只是在自己的幻覺中重演了一遍母親被殺、養父死亡的悲劇人生。影片的好壞,我不想多論,只是想說明,因為童年心理創傷導致成年后心理障礙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是我們自己。


    【一、什么是心理創傷】

    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2000年所發行的《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T,簡稱DSM-IV-TR)對創傷的定義是:個體經歷了一種或多種超過其生活經驗范圍之事件,這些事件包含嚴重身體傷害之實際發生或威脅性,或威脅到自己身體的完整性;或目睹他人死亡或身體傷害的實際發生或威脅性,而對該事件產生強烈的負向情緒反應,例如強烈的害怕、無助感或強烈的感受。

    臺灣學者陳家雯分別從認知與情緒的角度來定義心理創傷,她認為"心理創傷"有以下兩種定義:

    一、認知上的定義:個體在經歷創傷事件后,很難對創傷事件及其結果賦予意義,亦難以將該創傷經驗整合到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因而對創傷事件及其結果感到困惑,最后在其生活適應功能上產生失控感。如一些被性侵害的女生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而抗拒愛情的到來。

    二、情緒上的定義:個體在經歷一件突發的、未預期的以及強烈的外界事件后,會產生強烈的負向情緒反應,該情緒反應會嚴重破壞個體因應及防衛的運作,使個體處于無助狀態。如地震后一些孩子會持續驚恐并不斷地回憶起地震時的事情,對他們曾經親近的人表現得感情麻木。

    以上的解釋可能過于學術,大家不一定能聽懂,那我們簡單來說,心理創傷(Psychological Trauma)是指人生遭逢巨變或沖擊,以至于在心理層面產生揮之不去的陰霾。例如各種形式的身體虐待、用言語或非言語造成的心靈虐待、不顧忌當事人的成長需要造成的心靈損傷、目睹虐待或暴力事件、長期或極端地被忽略和遺棄、情緒不被接納、情緒長期受控于他人等等。

    心理創傷與生理創傷相比,持續的時間更長(有的潛伏時間可以長達幾十年),影響更大(嚴重的反過來也會影響生理健康),不易覺察(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角落),更加痛苦(比起肉體上的痛苦,心靈上的痛苦是更是煎熬和折磨)。

    【二、為什么會有產生心理創傷?】

    正所謂,自然界沒有不凋謝的花,人世間沒有無曲折的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發生各式各樣的事件,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負性事件都會形成心理創傷,影響到當事人的生活。那心理創作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來看看以下的三個理論。

    積聚型創傷(cumulative trauma)意指重復發生而具傷害性的事件,所造成的對重要他人(如:父、母)的信任逐漸瓦解的情況。積聚性創傷通常指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從嬰兒到青少年),這些具傷害性的事件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時,它會隨著時間和發展歷程無影無聲的累積就形成創傷。這是一個由量少到量多的過程,剛開始只是微小的傷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傷害逐漸加大。例如:長期受虐的兒童。

    信息加工理論將人視為一個信息處理系統,信息從感覺器官進入之后,經過過濾、選擇、注意等機制,進入短期記憶,再經過強化和理解式復述,進入長期記憶。該理論認為情緒反應可以直接引導個人注意到顯著的外在刺激,創傷事件可能一開始是小事件,未到達信息處理的閾限,所以不被個人接收及處理。但是,創傷事件不斷重復發生,一次一次累積之后,情緒反應就會增加,吸引個人注意到創傷事件的信息,并加以處理。但創傷事件接踵而來,占據了信息處理系統的運作空間,個人來不及處理大量的信息,亦無法成功將這些信息符號化、意義化,內在情緒依舊處于強烈負向狀態,從而形成心理創傷。例如,遭逢自然災害、失去雙親又身體受傷的小孩,他的小腦袋瞬間會無法處理那么多的事件,容易產生心理創傷。

    馬斯洛需求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當這些需要,不能夠得到滿足時,我們就會開始感到痛苦。像生活在貧窮地區的小孩子,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無法滿足個人基本的生存需要,他可能產生心理創傷。但也有享受著別人眼中光鮮亮麗生活的白領,因為無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而逐漸形成的心理創傷。人們可能不再覺得安全可以信任,他可能感覺到失控、沒有價值感或孤獨。如果個人有這些感覺,他的創傷經驗可能瓦解了他關于這些需求的信念,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這種需求。

    因此,我們說創傷事件不一定是強烈而沖擊的重大事件,可能是重復發生的生活事件,其對心理的影響隨著時間慢慢累積到一定強度,個體因長期無法滿足其需求,且無法抵抗及處理外在環境帶來的威脅時,個體開始經驗到對外界的不信信任及恐懼,日積月累之后,則形成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嚴重的話,就會導致創傷后壓力心理障礙癥(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又譯創傷后壓力癥。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后,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后遺癥。這些經驗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

    【三、如何化解心理創傷?】

    本文的立足點并不在于一般性的困難事件,也不在于進行抗挫教育,而把落腳點定在年幼時期的心理創傷,則是因為那是我們無法回避的、無法控制的,當時我們年齡比較小,沒有能力去解決問題,而事情卻的確發生并影響了我們。那該怎么辦呢?

    1. 心理輔導與治療

    關于化解心理創傷,歷來有兩種主張,一種是主張不要再提起創傷事件,一種是主張要回憶創傷事件,越詳細越好,然后才能接受并克服它(精神分析流派大多使用這種方法)。

    第一種主張,則適用于那些心理創傷嚴重,但未對現在的生活造成影響,未出現強烈的反應的個體。例如,小孩在校園受到老師的虐待,之后不再提起跟那個老師相關的所有事情。

    第二種主張,則希望通過聯想、夢、催眠等方式,進入到人的潛意識,挖掘背后的故事。就像是把被遮蓋的塵埃打掃干凈,這個過程是異常痛苦的,就像是把已經結痂的傷口給剝開。精神分析流派認為把創傷事件隱藏和壓抑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控制得了一時,控制不了一世,終有一天會爆發的,盡早解決,效果比較好。

    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就要采取心理治療的措施了,例如系統脫敏法等。

    2. 撰寫治愈日記

    寫日記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它能夠記錄人的歡喜、憂愁,當情緒在文字中宣泄出來時,壓力也就隨之釋放了。這也是我自己常用的一種方式,每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打開日記本或是打開電腦,寫啊寫,寫到累為止,寫到自己不想寫。

    一般來說,我都會分成幾個部分:

    一是發生了什么事,把事情描述清楚;

    二是我的感受如何,這件不好的事是怎么產生的,是別人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我會進行反思,如果鐵定是別人的錯誤,那我就會告訴自己,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問題,我會告誡自己,一定要記住這個教訓,以后不能再犯。任由自己反悔、怨恨和糾結,有時想法也會比較偏激和沖動,而且會追溯到過往的一些不開心的經歷,但也一一記錄下來;

    三是我要怎么做,面對這個已經發生的問題,是否已經成定局,若是,那就坦然接受,若不是,我還能做些什么去改變,該怎么做;

    四是給自己加點陽光,遇到倒霉的事情是偶然,不要太放在心上,不要失掉了心情。

    只是不是特別嚴重的事情,經過以上的幾個步驟,基本都已經解決了,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可能要持續一段時間來寫,寫到覺得自己能夠積極地去思考為止。每個人在年幼時,不經意間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一些心理創傷,而這些創傷又會在你長大后遇到類似事件時重新被激活,我也會這樣,不過,通過撰寫日記,我基本治愈學業、家庭、感情等方面的創傷。

    3. 閱讀書籍

    對化解心理創傷的書籍有很多,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但最好是找與自己有相似經歷或能與你產生共鳴的題材。例如,我就比較喜歡張德芬和畢淑敏的書,她們講的道理很簡單,但對我十分有用。當然還會有其他的的作家,只是能夠慰藉你心靈的好書,都可以讀讀。

    4. 玩游戲

    游戲本來就是幼兒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長大后,遇到心理問題時,也是可以通過游戲來解決的。這里的游戲,即包括一些有目的、有計劃的心理游戲,也包括通過利用高科技設備所使用的游戲,包括手機和電腦,當然,鼓勵大家玩游戲并不是倡導網游,而是指一些益智的小游戲。給推薦大家幾款最近好評比較多的游戲,找你妹、史上最賤游戲、植物大戰僵尸、兩個人的故事、瘋狂猜成語、天天酷跑、爸爸去哪兒等。

    當然了,面對心理創傷,以上所說的只是個別方法,我們一定要有長期作戰的信心和勇氣,慢慢把心理創傷從自己的身上消除。同時,也要善待身邊的孩子,不能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

    【學習回顧:】

    1. 心理創傷(Psychological Trauma)是指人生遭逢巨變或沖擊,以至于在心理層面產生揮之不去的陰霾。

    2. 心理創傷是重復發生的生活事件,日積月累后逐漸讓人們無法承受而產生的。

    3. 心理創傷嚴重會導致創傷后壓力心理障礙癥(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4. 可以通過心理輔導與治療、撰寫治愈日記、閱讀書籍和玩游戲等方式化解心理創傷。

    (作者:雙飛翼)

    • 發表于 2014-07-16 00:00
    • 閱讀 ( 79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