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教育孩子的原則
有些家長,對于孩子千依百順,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就滿足孩子什么,認為這樣是對孩子的一種愛,認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可以不讓孩子受挫。其實,這樣的愛護是一種沒有原則的體現。家長們應該樹立起教育孩子,愛護孩子的原則,否則,錯誤的觀念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減少對孩子的限制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對于外部的世界不是很了解,擔心孩子會受到外來的侵害,所以,就給孩子定下了許多限制。比如,不要在外面買零食吃,不要去學校以外的地方玩。這表面上看是家長為了保護孩子而定下的限制,但這種限制也使孩子減少了與外部世界接觸的機會,所以,家長們應該減少對孩子的限制,讓孩子自由成長。
調整心態
有些家長覺得,如果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做,那孩子就會不需要家長了,會覺得很失落。有些家長很保護孩子,當孩子離開她的視線,她就會覺得不安。其實,每個孩子都會走向獨立,家長應該為孩子的獨立而高興,而不是感到沮喪。
相信孩子的能力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也想逐漸獨立,但是在家長眼里,孩子始終是孩子,家長覺得,孩子年紀還小,獨立是將來的事情。其實,家長們應該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有一些日常的小事,可以讓孩子自己來完成。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
在家庭中,家長可以給孩子創造一片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這片空間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里所指的自由,不是放縱的自由,而是一種關愛的自由,家長需要把握好這個自由的度,既保護了孩子,又讓孩子能夠在這片空間中自由自在。
讓孩子自己面對挫折
現在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當做自己手心里的寶,不愿意孩子受到一點挫折和傷害。如果孩子跌倒了,家長就會很心疼,用各種方式來哄孩子。但是,家長過度的保護,只會讓孩子經受不住挫折,導致孩子遇到挫折就想退縮。家長們應該讓孩子自己面對挫折,提高孩子的受挫力。
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
有些家長對于孩子過度的保護,包辦了孩子生活中全部的事情,這樣往往會妨礙孩子的正常成長,導致孩子很依賴家長。家長可以適度的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讓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房間,自己洗碗等等,讓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讓孩子循序漸進
家長在一開始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的時候,孩子可能沒有什么經驗,做的不一定很好,沒有達到家長的預期的目標。這時,家長需要對孩子有耐心,讓孩子循序漸進的去做,家長不妨多與孩子溝通,適當的指導孩子,使孩子逐步走出家長的保護。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