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錠是一種儲存大量黃金的方法,用于儲備貨幣或進一步加工成黃金首飾、金飾和其他裝飾用途。金錠通常是長方形的模制磚塊形狀,表面有某種印記,表明黃金的純度和凈重,以及潛在的所有權信息。金錠的另一個常見名稱是金條,盡管...
金錠是一種儲存大量黃金的方法,用于儲備貨幣或進一步加工成黃金首飾、金飾和其他裝飾用途。金錠通常是長方形的模制磚塊形狀,表面有某種印記,表明黃金的純度和凈重,以及潛在的所有權信息。金錠的另一個常見名稱是金條,盡管錠是金條定義中的一個特殊部分。

黃金最初是小薄片和金塊金條通常是一盎司或一盎司以上的手持黃金,它們是從軋制的金屬片上切割或壓印而成的。國家中央銀行作為黃金儲備持有的金錠要大得多。金條交易商接受的金錠尺寸標準是400金衡盎司(12.4千克)。羅馬貨幣體系最初在使用銅棒的時候確立了一金衡盎司的度量標準作為他們的貨幣,它相當于一磅的十二分之一,或480格令(31.1克),而在非貴金屬的情況下,常衡盎司被用作衡量標準,它等于一磅的十六分之一(28.35克)

一堆金條金錠可能很重,因此,盡管它們看起來不是很大,尺寸為6英寸×3英寸×2英寸(36立方英寸或589立方厘米)。一個金錠重約27磅(12.25公斤)。中央銀行持有的金錠的官方名稱是"送貨上門"條,它們的實際重量允許在350-430金衡盎司(10.9-13.4公斤)之間變化。金錠的最低純度必須至少為99.5%的黃金。良好的交貨期也是銀錠和其他貴重金屬作為外匯儲備的官方名稱和規格據估計,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貨幣儲備占現有黃金總量的19%,從美國到布隆迪,共有110多個國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報了黃金儲備,這些都是以金錠的形式儲存的,盡管實際數量無法核實,因為大多數央行不允許外國進入其外匯儲備,由于各種原因,人們將鑄造出比標準更大的金錠。有記錄以來最大的金條是由三菱公司(Mitsubishi Corporation)于2005年在其Toi金礦生產的。這條18英寸長(45.72厘米)重551磅(250公斤),當時的價值為4億日元。2005年,這相當于大約37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