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是用來確定在一個生產系統中再生產一個單位的效果的經濟指標。企業通常希望在這些指標相等的情況下達到生產平衡。在這一點上,公司將使其利潤最大化。這兩個經濟概念之間的關系很重要,因為任何一方的...
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是用來確定在一個生產系統中再生產一個單位的效果的經濟指標。企業通常希望在這些指標相等的情況下達到生產平衡。在這一點上,公司將使其利潤最大化。這兩個經濟概念之間的關系很重要,因為任何一方的不平衡都會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當不平衡發生時,企業將經歷規模經濟。

當總成本發生變化時,額外生產一個單位,邊際成本就會增加當總成本因生產一個額外的單位而改變時,邊際成本增加。例如,50個單位的生產成本為100美元(USD)。生產101個單位的成本增加到110美元,則表明第101個單位的邊際成本為10美元。每增加一個生產單位,將在為了確定附加產品的邊際成本。公司可以比較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增長作為成本效益分析的一部分。邊際收益公式是與邊際成本計算略有不同。例如,一家公司可以以15美元的價格出售10臺。出售11臺將使售價降至14美元。邊際收入為150美元(10 x 15美元),減去154美元(11 x 14美元)。因此,該產品的邊際收入為4美元在這個例子中,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比較是成本10美元,收入4美元。公司只增加一個單位,就會損失6美元。這就形成了一個長期生產經營不可持續的平衡。因此,公司將,在增加產量的同時,需要找到另一種增加邊際收益的方法。要想找到平衡點,公司將測試多個產量增長數字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短期和長期邊際成本和邊際收入的計算是不同的。固定成本包括在短期計算中。在長期計算中,然而,固定成本并不影響這些衡量指標;這意味著無論銷售利潤如何,公司都無法收回成本。規模經濟是這種生產估算關系的另一個因素。這種經濟理論認為,企業將開始產生經濟效益增加生產時的劣勢。原因之一是消費需求有限。從經濟角度來看,消費者通常有固定收入。他們必須通過購買能使花費的貨幣價值最大化的商品來做出效用最大化的決定。過度生產商品會導致高供應和高運輸成本消費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