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德拉塞卡極限是天體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值。它是一個不旋轉的星體不能再由其原子中的電子殼層的壓力支撐而發生引力崩塌的質量極限。錢德拉塞卡極限約為1.4太陽質量,或2.85x1030千克極限是分析恒星演化和消亡的基礎。...
錢德拉塞卡極限是天體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值。它是一個不旋轉的星體不能再由其原子中的電子殼層的壓力支撐而發生引力崩塌的質量極限。錢德拉塞卡極限約為1.4太陽質量,或2.85x1030千克極限是分析恒星演化和消亡的基礎。

當一顆恒星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時,它就會坍塌并可能形成超新星當恒星中的核燃料耗盡時,錢德拉塞卡極限就開始起作用了。在恒星的正常壽命中,核反應產生的向外壓力抵消了重力的收縮力。最終,它耗盡了所有的氫燃料,并偏離了主序,從那里開始一切都是下坡路。恒星熔合越來越重的核,直到它的核心缺乏溫度和密度,無法再熔合任何東西,或者核心變成鐵,這是最重的核聚變產物,它本身無法熔化以產生更多的能量

如果一個恒星核心的質量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它可能會變成一個黑洞在其生命的最后幾百萬年里,許多恒星以太陽風的形式噴射出大部分質量,留下一個更小的核心如果核心的質量小于錢德拉塞卡極限,它將形成白矮星,一個地球大小但質量與太陽相似的天體;如果它的質量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它將崩塌形成中子星或黑洞,這一過程有可能引發超新星中子星是物質的聚合體,密度很大,它主要是由中子直接推到一起。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質子結合形成中性中子,這就是恒星中物質的全部。中子星比我們的太陽重,但它只有一個城市的大小,直徑大約20公里。最重的恒星坍縮形成黑洞,零體積和無限密度的點。這些天體都受到科幻迷和理論物理學家的喜愛。

中子星是一種密度非常大的物質的集合體,它主要由中子直接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