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場是一個港口、碼頭,或者最近的海灘,在這里,已經達到預期壽命(25-30年)的船舶被拆解并回收,以獲得可重復使用或可回收的部件,通常是鋼鐵。還有從退役船只上回收的貴重金屬,還有一些有害和有毒的物質,如石棉、鉛、汞和廢油,...
拆船場是一個港口、碼頭,或者最近的海灘,在這里,已經達到預期壽命(25-30年)的船舶被拆解并回收,以獲得可重復使用或可回收的部件,通常是鋼鐵。還有從退役船只上回收的貴重金屬,還有一些有害和有毒的物質,如石棉、鉛、汞和廢油,都來自于破損的船舶。

大型船舶可能會浮到干船塢進行破碎直到20世紀70年代,主要的拆船廠都是在歐洲和美洲建立的,那里的拆船過程是高度機械化和規范化的,然而,隨著亞洲勞動力的廉價化,拆船成本不斷上升這意味著該行業的大部分已轉移到印度次大陸、中國和土耳其。這些地區的環境法律也不那么嚴格,這使得該行業在經濟上比西方國家更具活力。拆船場及其相關的廢品市場目前集中在孟加拉國最大的港口吉大港以及印度古吉拉特邦的Alang。

拆船場目前集中在孟加拉國和印度東邊的破船一般是男女老少干的,破船場比停泊的海灘稍多,遇漲潮時全速駛向岸邊,直至退潮,當打撈隊可以開始工作時,這個過程比西方更為簡陋,他們用手電筒、大錘和徒手工具,在幾個月內就可以把一艘24萬噸的超級油輪拆毀在印度和孟加拉國,與拆船有關的危險條件和低廉的工資率激起了環保組織的憤怒,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在"濕"破船場拆船是一種特別危險的做法,會危及打撈隊和當地環境。他們推薦的"干"拆船場在中國找到了聽眾,在中國,新興的資本主義和對鋼鐵的巨大需求,已經出現了像上海這樣的港口發展成為現代化的拆船場,那里的鋼材產量比印度好得多,拆卸的"干燥"條件安撫了環保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