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時代,通常被稱為感性時代,是英國文學中從十八世紀中葉到1798年的一個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在1798年結束,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和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出版了抒情歌謠 塞繆爾·約翰遜的作品之一是《英語詞典》。塞繆爾...
約翰遜時代,通常被稱為感性時代,是英國文學中從十八世紀中葉到1798年的一個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在1798年結束,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和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出版了抒情歌謠

塞繆爾·約翰遜的作品之一是《英語詞典》。塞繆爾·約翰遜(1709-1784),詩人,批評家和小說作者,是這一時期文學的代名詞。約翰遜在這個時代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他的作品側重于新古典主義美學(研究自然和藝術美,著眼于偉大的古典主義作家)。約翰遜和他的作家們非常重視啟蒙運動強調用知識而不是信仰和迷信來啟發他人的重要性,并導致許多社會、經濟和文化領域的擴展,包括天文學、政治和醫學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的作品預示著約翰遜時代的結束,約翰遜時代的作家們關注的是智慧、理性、平衡和秩序約翰遜時代著名的著作包括伯克的《關于崇高和美麗的思想起源的哲學探究》(1757年),約翰遜的《漫步者》(1750-1752),以及戈德史密斯的《韋克菲爾德牧師》(1766)約翰遜最持久的遺產之一是他的《英語詞典》(1755年)。雖然約翰遜的這部巨著既不是現存的第一部詞典,也不是獨一無二的,直到1928年《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問世之前,它一直是人們使用最多、最受贊賞的一本書。約翰遜最堅定的信念之一是,人們的語言應該用在文學作品中,作家應該避免使用不吸引普通讀者的語法和詞匯雖然約翰遜時代和感性時代是經常互換使用的術語,但約翰遜時代被認為是新古典主義時代的最后一個,后一時期的作家則以對浪漫主義時期的期待而聞名,他們關注的是個人和想象,而感性時代的標志是作品更直接地關注舊的反經典特征民謠和新的吟游詩人詩歌。這些作家開始接受新的文學表現形式,如中世紀歷史和民間文學。來自感性時代的經典散文小說包括勞倫斯·斯特恩的《特里斯特姆·尚迪》(1759)和亨利·麥肯齊的《人》感覺的感覺(1771)威廉·柯林斯、威廉·考珀、托馬斯·格雷和克里斯托弗·斯馬特的詩歌也被認為是感性時代的產物。

塞繆爾·約翰遜是一位詩人、批評家和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