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哲學是關于對與錯的討論。在歐洲文化中,對與錯的概念是黑白的。在遠東,在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對錯的劃分不是那么絕對。倫理是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占據了思想家們的頭腦幾千年。 弗里德里希·尼采倡導個人在...
倫理哲學是關于對與錯的討論。在歐洲文化中,對與錯的概念是黑白的。在遠東,在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對錯的劃分不是那么絕對。倫理是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占據了思想家們的頭腦幾千年。

弗里德里希·尼采倡導個人在哲學倫理學中的作用。歐洲倫理學哲學思想的歷史起源于希臘哲學家。其中包括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討論,柏拉圖認為如果人們知道是非,他們會做好事的。亞里士多德也相信挫折的潛能會導致許多倫理的違背,對錯在基督教時期成為更重要的哲學思想。

歐洲倫理哲學思想來自希臘哲學家,例如蘇格拉底,元倫理學試圖界定倫理學哲學的起源,元倫理學的思想分為兩個教派,一個是現實世界,另一個是精神世界,精神或其他世界觀認為倫理是從上帝或許多神那里得來的,如果神把倫理標準傳給人類,那么,倫理是靜態的、不容置疑的規則。它們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它們也是客觀的,沒有人為的干涉。柏拉圖把這種倫理比作數學,其中1加1總是等于2。現實世界的倫理是主觀的,依賴于人性。像經驗主義這樣的哲學家對上帝賦予的倫理持懷疑態度,但是他們認為倫理哲學來自兩個方面:個人和文化弗里德里希·尼采主張個人在倫理中的作用,而邁克爾·蒙田則主張社會對個人的影響。規范倫理學尋找一種道德標準來規范行為。在倫理學哲學中,規范倫理學的經典案例是,任何人都不應該對他人做他/她不會擁有的東西在規范倫理學中,有三大類道德:賢惠的、盡職的和相應的。柏拉圖相信美德。在美德中,好的習慣而不是規則造就了一個沒有錯誤的道德人。柏拉圖相信四種基本美德,即智慧、勇氣、正義和節制義務是責任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責任中,道德規范取決于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包括家庭成員、朋友之間的關系,當地社區和同一群體的人。塞繆爾·馮·普芬多夫將這種道德分為絕對責任和有條件責任。結果倫理關注的是個人或群體如何根據現有規則來規范其行為。這意味著他們不一定同意道德標準,但要擔心不遵守的后果。一個開車的人可能不同意停車法,但會把車停在適當的地方以避免罰款。同樣,一個有錢人捐錢給慈善機構不是出于利他主義,而是因為他慷慨的回報。最后一種道德類型是應用倫理學。這是一種倫理哲學規范理論適用于一個單一的倫理困境。例如,這可能涉及墮胎或死刑。應用倫理學的問題是,有許多相互對立的倫理規范和道德準則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