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的性吸引很少導致真正的性關系。這種想法有時被稱為"反向印記","它是以19世紀末工作和寫作的芬蘭社會學家埃德瓦德韋斯特馬爾克命名的。他對婚姻模式和亂倫禁忌特別感興趣,他認為在一起長大的人不會產生性吸引力,這與當代著名的弗洛伊德的信仰相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很明顯,韋斯特馬克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證據強烈表明弗洛伊德的觀點并沒有得到實際證據的支持。
在一起長大的人,不管他們之間的關系如何,往往會對彼此不敏感,他們一般不會在以后的生活中發展出對彼此的性吸引力。除了使用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的數據外,韋斯特馬克效應的研究人員還研究了非親屬共同撫養的情況。例如,在以色列集體農場,孩子們經常被撫養成人在一個大的同齡人群體中,同一個同齡人的成員之間很少發展出性關系,這一點也適用于被收養到有孩子的家庭中的幼兒相比之下,分開撫養的兄弟姐妹在晚年相遇時,有時會對彼此產生性吸引力,形成所謂的遺傳性吸引力;六歲以后一起長大的孩子并沒有表現出韋斯特馬克效應,這表明它與兒童早期發展有關。反對這一理論的人常常指出兄弟姐妹婚姻的歷史例子,例如古埃及統治階級中的兄弟婚姻。然而,這些婚姻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反例,因為這樣的婚姻通常是在沒有征詢當事人意見的情況下簽訂的,統治階級的孩子們由于各種原因被分開撫養是很常見的,研究人員對中國傳統家庭進行了研究,這些家庭有時會收養一個年輕的女孩入戶,并打算將這個女孩嫁給他們的兒子。他們發現,這些女孩成年后往往強烈反對這種婚姻,而且這些婚姻更容易在以后解體、無子女,或者通奸。
在古埃及,兄弟姐妹通婚。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