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藝術家更容易得抑郁癥嗎?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個曾被眾多心靈雞湯美文引用的優美句子摘自當代詩人査海生的抒情名篇,令人惋惜的是,這首詩出世兩個月后,査海生就因抑郁而臥軌自殺了。

    與此相似的情況不止一個,著名畫家文森特·梵高、喜劇明星羅賓·威廉姆斯、攝影界旗手戴安·阿勃絲……諸多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最終都因抑郁而與世長辭。這些案例讓我們在感到遺憾的同時又不禁懷疑,莫非真是天妒英才,藝術家更容易得抑郁癥嗎?

    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思考一下:

    一、從統計數據來看客觀結果

    有國外調查指出,從事藝術創造的人群確實更容易經歷情緒紊亂。在這其中,約有9%的人在過去一年內經歷了重度抑郁,特別是針對男性而言,從事藝術工作的男性在所有工作領域中罹患重度抑郁的比率最高——近7%的男性全職藝術工作者患有重度抑郁。

    參與實驗調查的萊格說道:“我經常見到藝人和藝術家患有雙向性(抑郁和躁狂)疾病。他們的精神紊亂很多未被診斷或治療。在藝術領域工作的人,抑郁非常普遍,這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一定聯系。”

    研究者們認為,從客觀環境上講,藝術類工作收入不穩定、工作時間不固定、而且常常要承受孤獨與寂寞,這些誘因都可能使藝術家成為抑郁癥的易感人群。

    二、從氣質類型來看性情與職業的對應

    早在2500多年以前,古希臘醫生、哲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提出了將人類按照天生的體液比例分為四種類型的體液氣質類型學說。體液學說認為,一個人身上哪種液體占得比例較大,他就具有和這種液體相對應的氣質類型,以此將人分類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四種體質類型。

    雖然體液學說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學說,但由于這種說法非常切合實際,所以至今心理學界仍在沿用這種名稱分類。

    后來,心理學家巴普洛夫又根據大量實驗結果,為體液氣質類型學說提供了神經活動的生理理論基礎。巴普洛夫指出,兩種基本神經過程(抑制與興奮)的三個特性之間的不同組合,構成了高級神經活動的不同類型。在這其中,對應于黑膽汁的抑郁質人的神經過程有著強度弱、缺少平衡性和靈活性的基本特性,具體到外在表現上,就是抑郁質的人有著多慮多疑、內心體驗較為深刻、行為內向、敏感、機智、寡歡、愛獨處及思維易走極端等抑制型特點。

    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每種氣質類型在適應環境上都有其積極的方面,也有其消極的方面。社會實踐的領域眾多,不同領域的工作對人的要求是不同的。而從氣質類型來看,抑郁質人的敏感、內心體驗豐富以及做事細致等特點較為符合藝術工作領域對人的需求,事實上,許多著名文學家或藝術家,如梵高、果戈和陳景瑞等人,也確實屬于抑郁質的氣質類型。

    因此,也許不僅僅是藝術家更容易抑郁,而是具有抑郁潛質的人更有傾向成為藝術家也說不定哦。

    三、從最新研究觀點看抑郁的實質

    曾有戲言道:沒抑郁過,都不好說自己是藝術家。

    在這看似調侃的概念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科學道理呢?

    2014年的最新心理學研究提出:過去我們一直將抑郁作為一個問題來處理,然而實際上,抑郁的本質可能是我們的大腦為了應對一些復雜問題而產生的適應性機能——“沉思分析”。它是指當我們的大腦試圖尋找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時,會暫時將腦海中的其它事情全部排除,專注于解決這項問題時的狀態。處于“沉思分析”狀態的人能從比平時更深刻的層面上處理信息、更準確地處理復雜任務、更好地判斷信息中的細節并進行更準確的“投入-產出”分析;與此同時,他們外在會呈現出一些近似抑郁癥狀的表現——昏沉、入睡困難、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對外界人、事、物的興趣減低等現象,這其實是我們的大腦在為解決問題節省能量。而臨床上的抑郁癥則是這項自然進程失控造成的結果。

    從此我們可以猜想,由于藝術家常常需要奇思妙想創造出新點子來支持他們的工作,他們表現出的抑郁癥狀可能是因為大腦正在為新創意聚集靈感的結果。也就是說,所謂“憂郁的詩人才能創作出傳世之作”,其中可能包含著憂郁能使他們排除其它干擾、從而專注于自己的創作世界中的原因。而至于那些真的患了抑郁癥、并因此結束自己生命的藝術家,則是由于這項大腦進程出現“過熱”情況,導致他們的思維與現實世界脫了節的病態結果。

    于是,關于藝術家是否更容易得抑郁癥的問題,我們可以結合以上幾方面的觀點來進行推敲:雖然由于藝術工作的工作時間、收入水平不穩定以及工作過程易體驗孤獨等客觀誘因使得從統計結果上看,藝術家人群中得抑郁癥的比率較高,但從氣質類型的根源上看,一些適合進行靈感創作的人原本就屬于先天性的抑郁型氣質類型。而在這部分人群中,真正從事了藝術工作的人又會因藝術家的職業特性而容易被誘發“沉思分析”狀態,使得他們常呈抑郁表現。

    不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藝術家,也完全不必因擔心罹患抑郁而退怯。因為不論是哪個行業,都有著它自己的風險和榮勛。說到底,概率只是一個統計數據,只要你學會調整自己的身心平衡,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眼前的生活,那么不論從事何種工作,都一定可以在陽光下揮動起自由的心靈畫筆,面朝幸福大海,勾勒春暖花開。

    (撰文:章沛然)        

    • 發表于 2014-12-17 00:00
    • 閱讀 ( 85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