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也瀕臨滅絕,這可能讓許多人都大跌眼鏡。這個對我們而言如此熟知的生物竟已大禍臨頭,如果不加緊對它們進行保護,可能過不了幾年,它將完全從地球上消失。

長頸鹿作為全球最具有標志性,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已經瀕臨滅絕。15年前,大約還有14萬只長頸鹿漫步在非洲叢林和大草原上。可如今,據長頸鹿保護基金會(GCF)的調查顯示,長頸鹿的數量已驟降40%以上。和其他瀕臨滅絕的物種一樣,導致其發生原因包括棲息地的減少,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非法獵殺等。
不幸的是,長頸鹿的減少卻鮮為人知。“就拿長頸鹿和非洲象作比較。盡管對非洲象的非法獵殺仍然難以禁絕,但這種情況已經為人們敲響了大象即將滅絕的警鐘,可非洲草原仍有450000頭非洲象,相比之下,現存的長頸鹿估計只有80000只。” 凱瑟琳·加里干(Kathleen Garrigan)說道,他現在是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African Wildlife Foundation)的高級傳訊員。
無獨有偶,就連科學家,也是到最近五年左右才開始關注起了長頸鹿的生存現狀。“我們正在更多地了解有關長頸鹿的個體生態學,但是與其他物種相比,我們對長頸鹿還知之甚少。”戴維·奧康納(David O’Connor)提到。奧康納是圣地亞哥動物園保護研究所( San Diego Zoo’s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Research)的部門助理。事實上,在“谷歌學術”上搜索就可得知,自2010年以來,關于長頸鹿的研究論文數量還不到70篇,而非洲大象的報道則有160篇左右。
即使一些組織已經開展了關于保護長頸鹿的工作,但整體的保護工作還是遠遠不夠的。甚至GCF,作為一個廣泛研究長頸鹿的機構,直到今年才有專職人員進行關于長頸鹿的保護工作。準確來說,他們只有一個專職人員,那就是朱利安?芬奈西(Julian Fennessy),唯一的執行領事。他說:“在九月份,我開展我的全職工作時才發現,這里從未有一任專職的長頸鹿保護管理者,我是第一個。長頸鹿是被遺忘的巨獸,它們本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卻慘遭忽略。結果就是,它們正處于危險之中。”

當生態保護者提出對長頸鹿進行關注時,公眾也做出了良好的回應。比如,只生活在尼日爾的西非長頸鹿(G.c. peralta)的數量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50只增長到了如今的400只左右。“這是因為尼日爾政府為保護長頸鹿而專門配備了生態警察,并為其提供了優良的管理。”芬奈西說道:“政府可以將武力落實到位,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和人們的支持,這些都不會有什么實際作用。”
尼日爾的生態保護機制給長頸鹿的數量及其行為都帶來了重大影響。“在尼日爾,你可以近距離接觸長頸鹿,走到離它們10~15米的地方,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是不可能發生的。比如說坦桑尼亞,狩獵依然非常普遍,動物只要嗅到人類的氣息,在幾百米開外就逃跑了。“長頸鹿一旦看到或嗅到人們就逃跑,就說明這片地區存在著什么不妥的行為。”芬奈西告訴人們。
為什么人類對長頸鹿的研究那么少,并且也很少討論它們所面對的威脅呢?關于此問題,奧康納解釋道:“我想人們可能就是忽視了。長頸鹿太普遍了,到處都有它們的蹤影。你看孩子們的畫本,描繪的都是可愛的長頸鹿。動物園里也滿是它們的身影。長頸鹿們太明顯了,所以人們根本想不到我們要去擔憂它們的安危。但實際上,我們的確需要擔憂。”
今后的幾年對于長頸鹿而言至關重要。身兼世界自然保護同盟(IUCN)長頸鹿與霍加狓(Okapi,短脖子的長頸鹿)專家小組主席的芬奈西,稱他與其他研究人員如今已經將需要的數據收集起來,以便對整個長頸鹿物種及其九個亞種目前的狀況進行分析。這些信息將被用于更新IUCN官方瀕臨物種紅色目錄中長頸鹿的清單。因為迄今為止,該紅色目錄仍將長頸鹿歸為“無危物種”,僅其兩個亞種列入“瀕臨滅絕”的清單。“天曉得我們為了收集這些關鍵信息需要做出多少努力”芬奈西焦急地說道。他預測長頸鹿的某些亞種在于明年或后年就會被推薦列入瀕滅的名單了。而在那之后,可能人們才會注意到,這種標志性動物將要離我們遠去。
(作者:John R. Platt;翻譯:哲民;審校:侯政坤)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