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高可觀測尺度上,相當于數十億光年,宇宙有一個細胞狀的外觀,由巨大的"壁"和星系超星系團的細絲組成,被巨大的空洞隔開,其中最大的一個(Eridanus空洞)寬10億光年。雖然整個可觀測宇宙的寬度似乎約為147億光年,但這只是一種...
在最高可觀測尺度上,相當于數十億光年,宇宙有一個細胞狀的外觀,由巨大的"壁"和星系超星系團的細絲組成,被巨大的空洞隔開,其中最大的一個(Eridanus空洞)寬10億光年。雖然整個可觀測宇宙的寬度似乎約為147億光年,但這只是一種錯覺,因為宇宙中的大部分光需要數十億年才能到達我們這里。可觀測宇宙的實際直徑為920-940億光年。

我們的銀河系被認為擁有多達4000億顆恒星。在大于5億光年的尺度上,沒有明顯的大尺度結構,宇宙在任何方向上都是均勻的和隨機的,這就是所謂的宇宙學原理。這種現象有時被稱為"偉大的終結"。因為實際宇宙可能比可觀測的宇宙大很多倍,特定結構的概念可能只適用于最小的規模。

我們對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認識非常有限。已知的宇宙中最大的結構是2003年發現的斯隆長城,它的長度為13.7億光年,距離我們大約10億光年。因為斯隆長城中的星系實際上并不像我們本地的星系群那樣受引力約束,所以從技術上講,它不是一個結構,但通常是這樣稱呼的。在斯隆長城發現之前,被簡單命名為"長城"是已知最大的結構,長約5億光年,寬約2億光年,寬度只有1500萬光年我們的星系嵌入了一個叫做處女座超星系團的更大的結構中,由大約100個星系群組成,它的直徑為2億光年。處女座超星系團整體上正朝著一個稱為大吸引子的人馬座水螅超星系團的引力異常所吸引。大吸引子是宇宙已知的最大質量濃度,約等于10,000個典型星系。對它進行更深入研究的嘗試被銀河系的星系盤所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