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導彈是一種大型、威力強大的導彈,其設計目的是將核彈頭遠距離送入預定目標。彈道導彈沿著亞軌道飛行,到達太空(100公里)高度,并離開地球大氣層,有時飛行高度高達1,洲際彈道導彈距離地面200公里。這種導彈被稱為"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是一種大型、威力強大的導彈,其設計目的是將核彈頭遠距離送入預定目標。彈道導彈沿著亞軌道飛行,到達太空(100公里)高度,并離開地球大氣層,有時飛行高度高達1,洲際彈道導彈距離地面200公里。這種導彈被稱為"彈道導彈",因為在最初的推進階段之后,剩下的航程通常由彈道決定。一條平滑的拋物線。

海軍使用的許多被稱為"嬰兒潮"的潛艇都是用來發射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道導彈有多種形狀和大小。在美國,彈道導彈分為四個射程等級:

航天飛機使用了兩個可重復使用的固體助推器:洲際彈道導彈(ICBM)——5500公里以上的中程彈道導彈(IRBM)——3000到55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MRBM),1000到3000公里的短程導彈彈道導彈(SRBM)射程小于350公里時,彈道導彈永遠不會離開地球大氣層。請注意,僅有的三枚實際用于戰斗的彈道導彈只屬于短程導彈,現在的大多數彈道導彈都是用來攜帶核彈頭的,盡管這些彈頭還沒有用于戰爭。彈道導彈使用固體或液體燃料。老式的導彈,如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使用的V2火箭和美國制造的第一枚彈道導彈都使用液體燃料,在許多情況下,液體推進劑彈道導彈的燃料是液氫,而氧化劑是液氧這兩種氣體必須保持在低溫下,否則它們會還原成氣相。在發射過程中,兩種氣體在火花的存在下被迅速地從儲存室中抽出來,它點燃混合物并推動火箭前進。燃燒燃料的副產品是水蒸氣。這些氫和氧的液相由于比氣相的能量密度更高而被用于火箭試驗。另一個好處是液體推進彈道導彈的發動機可以被節流、轉動一個缺點是儲存這種導彈是一件麻煩事,因為燃料需要不斷的制冷才能準備發射。另一種液體推進劑是自燃推進劑。自燃推進劑在接觸時點火,無需點火源。這對于空間機動應用的頻繁啟動和重啟非常有用。最流行的版本使用一甲基肼(MMH)作為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作為氧化劑。更多現代彈道導彈使用固體燃料,例如,航天飛機使用兩個可重復使用的固體助推器,每個助推器都裝有110萬磅(45.36萬公斤)的推進劑。燃料為鋁粉(16%),鐵粉(0.07%)為催化劑,高氯酸銨(70%)為氧化劑。大多數彈道導彈都是設計的即使目標在世界的另一端,也能在15到30分鐘內到達目標,因為它們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是地球上最精心制造的機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