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BCI)在科幻小說(1950年代以來)和研究和動物模型(自1970年代)中的歷史比人類的實際植入物(90年代)要長,在這里,神經信號被解釋并用來執行諸如操縱鼠標之類的任務,癱瘓患者可以獨自上網,甚至可以移動假肢。 BCI將人腦直接...
腦-機接口(BCI)在科幻小說(1950年代以來)和研究和動物模型(自1970年代)中的歷史比人類的實際植入物(90年代)要長,在這里,神經信號被解釋并用來執行諸如操縱鼠標之類的任務,癱瘓患者可以獨自上網,甚至可以移動假肢。

BCI將人腦直接連接到計算機。健康人甚至可以使用非侵入性腦-機接口作為另一種計算機輸入設備,如鼠標或鍵盤,雖然這項技術還沒有商業化,但腦-機接口也可以將信息傳回大腦,例如使用電極刺激視覺皮層"看到"外部攝像機拍攝的場景,讓盲人再次擁有視力,一些技術已經被成功地用于從大腦中獲取基本信號并輸入計算機。這些技術分為侵入性腦機接口(BCI),即電極植入大腦灰質;部分侵入性BCI,植入顱骨內,但只停留在大腦頂部;非侵入性BCI,包括像淋浴帽一樣從頭上滑過的塑料裝置。一般來說,BCI侵入性越強,疤痕組織越多,可能的并發癥和費用也就越多,但輸入和輸出的分辨率就越高。從90年代初在大鼠身上植入腦組織開始,大腦植入物被開發出來,可以控制是指外部操縱器或光標。猴子是下一個獲得植入物的物種,而這一物種仍然是當今最復雜的BCI研究的目標人類的一個重大里程碑發生在1998年,當時一個名叫約翰尼·雷的病人因為中風影響腦干而患上了"閉鎖綜合癥",接受了一個植入物,經過幾周的訓練,他可以用它來操縱光標和拼寫單詞。這對病人來說是一次變革性的經歷:沒有植入物,他將完全無法與外界接觸,只能靜靜地觀察和思考,直到死亡。BCI開辟了一條交流渠道,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002年,成年失明的詹斯·諾曼(Jens Naumann)成為16名付費患者中第一個接受視力植入的患者這一時期,計算機的小型化和高質量的攝像機使得無需連接大型主機就能安裝植入物,正如之前在這個方向上的嘗試所要求的那樣。這種植入物只能以相對較慢的幀速率提供黑白視覺,但它足以讓患者在研究所的停車場緩慢地駕駛汽車。這是腦-計算機接口首次真正商業化。2005年,癱瘓的馬特·納格爾(Matt Nagle)成為第一個使用大腦植入物控制假肢的人,這是由CyberdynamicNeurotechnology公司開發的,產品名為BrainGate。Cyberdynamics神經技術公司仍然尋求成為第一家將BCI大規模推向公眾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