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是一種半徑和光度都比主星序恒星大得多的大恒星,主星序恒星有一個混合的核心,由氫和氦組成。巨星的核心由氦或更重的元素(如碳)構成。這是因為巨星已經開始消耗大量的氫燃料。 截至2011年,大白鯊是已知的最大的恒星。...
巨星是一種半徑和光度都比主星序恒星大得多的大恒星,主星序恒星有一個混合的核心,由氫和氦組成。巨星的核心由氦或更重的元素(如碳)構成。這是因為巨星已經開始消耗大量的氫燃料。

截至2011年,大白鯊是已知的最大的恒星。任何擁有更大能量的恒星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巨相太陽質量在0.4到0.5太陽質量之間的恒星,隨著年齡的增長,氦在其核心積聚,最終形成一個純氦核,但它們缺乏熔化氦的壓力和溫度。核心外圍的氫形成了一個快速聚變的外殼,因為地核的巨大引力將氫壓縮到它身上。恒星的尺寸擴大了,它變得更加彌散。當太陽在50億年后變成一個紅巨星時,它的表面將到達今天地球軌道的位置。

巨星會產生超新星。太陽質量大于0.5的恒星可以通過三阿爾法過程將氦原子核熔合成氧和碳。雖然在點火之前,核心必須達到108 K的溫度,但當它發生時,它會產生過剩的能量,從而增大了核心的尺寸,降低氫建筑外殼中的壓力。這會減緩聚變反應,并反直覺地降低恒星的大小和溫度。因此,質量更大的恒星最終會比質量較小的恒星亮度更低。這類恒星是所謂水平分支的一部分,因為在光度與光譜類型的關系圖上,它們組成了一條水平線,如果小于8個太陽質量,但大于05,這顆恒星將在其核心積聚碳,并開始在核心外的殼層上熔化氦。當氦聚變加速并使其主恒星膨脹時,它成為一顆"漸近巨分支"或AGB恒星。這些恒星可以產生超巨星和超巨星。對于大于8個太陽質量的恒星,原子核會一直熔合到鐵這樣的恒星形成了一個比太陽質量大1.44的鐵核,核心崩塌就開始了,鐵原子核周圍相互排斥的電子殼層在巨大的壓力和溫度下無法相互排斥,開始融合成另一種物質狀態,稱為中子,由中子緊密地擠在一個城市大小的巨大原子核中組成。當核心的聚變反應停止時,恒星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來抵消自身的引力,于是恒星就會崩塌。當輕元素向內下落時,它們從幾乎不可壓縮的中子核上反彈。這種反彈足以使恒星的地幔以每小時數千公里的速度向外爆炸進入太空。這一事件被稱為超新星,是比鐵重的元素是如何產生的。剩下的就是所謂的恒星殘體,或者是中子星,一茶匙的物質重2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