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鳩魯發展了一個著名的享樂主義哲學。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中,自我平衡本我,防止人們變得完全自私和自我毀滅。原始的欲望能夠與常識相平衡。智能思維可以排除快樂原則的控制。而自我是有組織的和理性的,本我是無序的和沖動的。
快樂原則認為做讓人感覺良好的事是人生的首要目標在弗洛伊德的本我與自我理論中,涉及到心靈運作的第三個固定裝置是超我。超我在管理尋求滿足的本我方面比自我更進一步。它不僅是理性的代言人,而且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快樂原則驅動著本我太過分了,比如如果一個人背叛了自己的配偶,那么超我就是"道德原則",自我是"現實原則",本我是"快樂原則"。本我是由自我和超我來平衡的,因此對快樂的驅動力是由理性和道德引導的。研究支持了亞里士多德和弗洛伊德的主張,即動物不像人類一樣具有自然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平衡難道一個人沒有或有限的自制力,常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沖動。應該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相信快樂原則的平衡。例如,享樂主義是一種哲學,基本上認為快樂勝過痛苦本身是好的。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物理學》斷言,人類本能地被引導去尋求滿足和避免痛苦。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