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11年,軟件行業,當初沒在北京買房(就是08年買也很費勁),14年回來的,回來娶妻生子買房,回來找了一家知名軟件公司的沈陽分公司,干了不到半年離職了,和我一起入職的我是最后一...
回沈陽工作還是繼續北漂?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北漂11年,軟件行業,當初沒在北京買房(就是08年買也很費勁),14年回來的,回來娶妻生子買房,回來找了一家知名軟件公司的沈陽分公司,干了不到半年離職了,和我一起入職的我是最后一個離開的,去年入職的也都全軍覆沒,目前等著寶寶出生,去面試了幾家公司,談了薪水后都沒有什么信了,可能要提得有點高吧。
回來后很大的感受就是沈陽IT行業的機會非常少,也許編程人員需求量更大一些吧,企業內的氛圍與一線完全不一樣,就像是小吃部與大酒店的區別,企業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做事可能就會不講些原則。
回來發現東北地域經濟與一線城市的差別太大了,遼寧第三季度GDP增速全國墊底,用官方的分析就是是腐敗嚴重,經濟數據作假,不過路上跑的卡宴和攬勝真是不少,沈陽買奢侈品的商城也不少,也許是經濟的整體現狀成就了這些----
個人分析根本原因就是東北原先的重工業體系已經崩塌,新興產業從上游到下游都與東北沒什么關系,地域企業很難賺到外面的錢,靠國家扶持的轉型升級無非用一些新概念、新亮點瓜分了國家的巨額投資,另外各種資源都掌握在國企手里,從遼寧的上市公司分布就可以看出,民營資本非常少,一切一切的內在與外在因素導致了這位共和國長子從下崗潮開始到互聯網+時代,一直沒有建立起一條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鏈條。+++土生土長沈陽人,女。留學回來以后一直在北京工作了5年,3年前公司問愿意不愿意回沈陽組建新的分公司,馬上同意,收拾行李、把房子鑰匙委托給中介公司出租。每年去北京4次,每次待半個月。每次回去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北京沒有在我大沈陽生活的幸福指數高。北京太大、人太多。現在一年在沈陽待150天左右,其他時間各地的出差。回來之后最大的感受真的是太幸福了,每天辦公室距離家走路只要40分鐘,不需要開車不需要找車位。天氣不好就叫個滴滴。水果又新鮮又便宜,周末和閨蜜下午茶聚會五星級酒店人均也才100多。性價比完勝北京。我喜歡我大沈陽,雖然現在經濟沒有北京那么好但是勝在物價、房價都便宜。一環內13000左右,現在大櫻桃16一斤還是比較好的。沈陽平均工資4800,一個月就能買一平米2環以內的房子,兩個月工資就能買一平一環以內的靠近市中心的房子。我周圍的同事朋友沒有誰為了房子發愁。在北京可以嗎?+++
2019.3.20
外邊的水不甜,月亮也不圓。多賺的錢犧牲了時間與健康。so 可能是公司不適合吧。
2018.12.5日更新
目前拿到了江蘇常州的offer,工資是目前的兩倍還多,我已經提辭職,目前公司同意辭職了,2019開啟新生活。
我和愛人在沈陽生活的很好,幾乎沒有什么壓力,但是還是想趁年輕出去看一看,不然總覺得以后會后悔。
---------------------------------------------------------
2018.4.21更新
想走的激情慢慢褪去了,慢慢喜歡沈陽,就是這樣
2017.6.13更新
其實評論區的觀點有兩種,一是留在沈陽,這里能提供給你安逸的生活,走出去還不一定比在沈陽過的好;二是走出去,外邊的機會很多,在沈陽看不到未來。
貼幾個評論吧,我覺得評價的都非常精彩:
1、 其實說到底都是圍城。你出去了就會懷念沈陽了。我的經歷差不多就是比答主多一段現在在廣東的經歷。年齡再大點想法又不一樣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獨在異鄉為異客。
2、 不過話說如果30左右了,在哪兒其實都是追求個平穩的生活。尤其如果有孩子了,工作的心態就從“奮斗”“實現自我價值”轉變成育兒了。你想在沈陽有車有房有穩定的工作,也許在很多一線“飄”們的中級奮斗目標也許就是有車有飯又有閑啊。
3、 211畢業的,從深圳回來的,3年也是一分沒漲啊,一分沒漲。簡歷投出去,真的比水花反應還小。
4、 在你年輕的時候,就能知道你現在做的事能讓你有一個無限可能的未來。而東北的體制內,往往都是一眼望見退休的。
------------------------------------------------------------------------------------------------------------------------
以下是原回答。
--------------------------------------------------------------------------------------------------------------------------
我就是這個在沈陽“城”里的人,你們城外的想進來,我最近卻想出城。
89年28歲,稅前,老婆稅前,結婚一年了,貸款買的房,每月2k房貸,全款買了車。這也許是樓主以后想過的日子吧。我是國內排名專業排名前三的電機專業的碩士,在沈陽工作三年,工資一分沒漲,工資一分沒漲,工資一分沒漲,我都不想說三遍。我不怪公司,大家都知道沈陽的大環境不好,不只我們公司不漲工資,據我了解,其他黎明是也不漲,說這些是想對比一下,機會真的是太少了。
因為馬上工作三年了,在網上投了三家沈陽的簡歷,無一回復,這說明啥,公司不賺錢他們也不想增加人力成本啊。就在6.7號我投了一家合肥的公司,第二天早上就給我打電話說可以面試。我勸題主,回沈陽工作機會少,一旦入職想跳槽都難。
說說沈陽的房子吧,二環內6k——7k的有,公積金貸款可以20%首付,單人最多貸40w,想買房子不是難事,我現在的認識是有money了,房子本來就不愁,只是你早回來晚回來的事,15w在沈陽打個水漂都不響,我建議不要回沈陽,可以逃離魔都,選擇一個機會多,但壓力不那么大的城市。
車的話,全國價格都差不多,我們小區直通電梯的車位一個月250塊錢,地下的。說實話,幸福感我到沒有覺得,但是如果回沈陽,想朝九晚五,周目雙休,其余時間愛干嘛干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這種日子過上3年,回頭想想就會后怕,就會懷疑人生。工作看不到未來,平淡如一湖死水,難道不可怕嗎。
我想告誡沒有回來的人,幸福感是可以提高,但是這種被拉高的幸福感是犧牲未來換取的,所以謹慎啊,建議選擇發展較好的二線城市。
+++
北漂7年,同樣醞釀回沈生活、工作。
之所以北漂也是源于東北用人體制的“黑暗”。
沈陽
農村娃來到沈陽讀大學算是第一次真正意義的見識了大城市(小時候都是山、土、泥巴和狗,我那閉塞的小村莊連人都不多),5年大學,對這個城市頗有感情,好想留下來。大五時通過老師的推薦去省內大院實習,總體表現還可以,實習的同時幫著師傅干私活,要畢業了師傅問我:想留下來不?有熟人沒?沒有想留下來至少要20萬。淚崩...好不容易考的大學,欠著學費讀完(和師傅干私活一下就賺夠了4年的學費),還要花錢買工作,真的有些絕望。正好另外一個老師(當時和老師們混的都表較好)推薦我面清華院的一個職位,果斷北漂。為了更高的平臺,其實也是無可奈何。
北京
北漂真的是一種修行。
住房—即使是漂,也要有個容身處,租房被黑中介坑,在北京已經是司空見慣,第一年可以說被坑的巨慘,網上看圖找了一個叫美麗家園的中介公司,租房之前很美麗,租完就不美麗了,一次出差去西藏,正好要趕上交房租的日子,沒有趕回來,提前給租我房子的中介打電話說晚交兩天,答應的好好的,結果回去交房租直接說:你違約了,要在多交1個月的,要不就搬走,押金不退。各種爭論無果,中介一副我就欺負你了 咋地?最后只好乖乖陪了一個月房租。交完房租兜里只有幾十塊錢,走在下雨的街頭,真的好想哭。幸好有了經驗,第二次找房子一定找和房主簽合同的,也是幸運接下來的房東人都超好。但是房租卻一點都不友好,過幾天又要搬家(7年搬5次,超級討厭這種居無定所的感覺,但是房東用房有什么辦法),訂租一個九幾年的老房子4平米、兩室,每月5k+。買房更是不可及,動輒10W+的房價看著肝疼,有一段時間看到昌平六環外89年的房子也要5W+,總價都要在300W以上,最終選擇了放棄。房子注定是每個北漂人的痛,逐漸面臨著買不起,也租不起的尷尬。
戶口—本科畢業北漂注定拿不到戶口,即使是積分制感覺自己也遙遙無期。
工作—北京的工作機會的確要比沈陽的機會多得多,工作也優質的多。剛開始想回沈陽的時候,感覺有全國頂級院工作的經驗,回去找個合適的工作應該不難吧?現實真是打臉啪啪的。找遍招聘網站居然沒有一個像樣的設計院在招聘。。。只好擱淺。倒是有許多北京的獵頭打電話。。。
看來想回去找工作只好去登門送簡歷了。。。
為什么還是思考回沈陽發展?(前邊都是廢話)
其實也很簡單,回到沈陽我可以用在北京工作的積蓄給家人和自己一個不錯的生活基礎,在北京不能(真的是能力有限)。
房:剛剛在母校邊上購置,在北京首付都不夠。
車,也剛剛還清貸款。也是決定要離開北京才敢買。
現在就想在北京掙出裝修錢,就認真的回去找工作。也不想過富貴人生(也過不上),就和家人能在一起平平淡淡吧。
我的理想是回到沈陽開一家有格調的烘焙店,做有格調的糕點。
第一次寫回答,好亂!
+++
更新于2020.8.26
時間過的真快,距離上次更新馬上到2年了。
也不知道這兩年中有多少北漂小伙伴回到了沈陽,有多少小伙伴又回到了北京,很慶幸哦,我還在沈陽,公司也還是兩年前這家公司。
兩年間,我身邊北漂的同學朋友多數還在北漂,輾轉于各大互聯網公司,本碩同學有兩個回來的,基本都進了東軟或者東軟相關企業,因為都是研發崗,各方面也還好。
大家都在考慮市里學區房,多數是那種七八十萬的老破舊了。渾南房子還是那個價格,不錯的房子也小2萬了,規劃了9所小學,2所中學。
今年疫情,身邊企業也都挺過來了,這一點挺意外,東北的企業可能像東北人一樣,能貓冬,哈哈,當然主要還是因為自己身處互聯網的圈子,對于其他領域知之甚少。
這兩年中對于個人變化最大的是家里多了二寶,現在身邊要二胎的家庭逐漸變多了,這對于北漂的小伙伴們來講還是挺費勁的事,回來生二娃吧。
最后,對于北漂來沈陽定居的小伙伴,如果身上帶200w+現大洋(大三居學區150w首付,這樣房貸壓力小點,車子車位30w,預留20w),還是能生活的挺舒服的。
預祝想回來的小伙伴找到合適的工作!
更新2018.9.8
上班一個月了,一切都好
說說房價給想回來的兄弟姐妹們
這一年沈陽的房價漲的可以說是很夸張,翻倍的比比皆是,渾南偏的要命的地方開盤要1萬5以上了,這真要朝著三倍工資去了啊,對于這個聲稱要有學區(126 南昌)目前還沒有的區域來講,貴了
目前沈陽出了一系列政策防止房子增長過快過高,估計也是擔心出現系統性風險吧,聽說長白某樓盤炒到了2萬5,大家喊著年底破三萬,不過這幾天政府好像給定價在2萬2以下,長白有好學區沒錯,不過三萬的房價難以支撐啊
房價高并可持續的前提是人口紅利,這一波基本割完了,對于沈陽來講,更依賴于后面大城市人才回流,七八千的時候說沈陽房價是洼地,破萬還是洼地,上兩萬三萬就不是了吧,13年在浦東軟件園時,房價也就3萬,不過目前的沈陽國際軟件園和浦東軟件園還是沒法比的
話說回來,房價高低對于剛需沒啥影響,也是該買就買,現在最新的限購政策是8.6日的,大家可以看看
總體來說,沈陽仍然處于限購促樓市的狀態,只是中低端房子受到影響,好房子還是越限越漲,八月房價平均漲幅10%,哎!
更新2018.7.24日--
最近一個月接觸了5家公司,分別做工業物聯網,醫療設備,飛控,TEE以及機器人的。
其中三家處在創業階段,研發團隊幾十人的樣子,巧合的都是中科院背景的,各自在領域中都做的不錯,不過從企業文化來看,真是千差萬別。
另外兩家公司規模就很大了,各方面也比較成熟,就是看個人是否和公司需求匹配了。
我選的這幾家公司跨的領域比較大,可能也是各個領域做的比較好的了。
幸運的是也拿到了自己認可的幾家公司的offer,待遇比較滿意。
最后和大家分享的是,找工作這個事情真相是盲人摸象,每個人對于一個公司的評價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都不同的,想回沈陽的老鄉們,建議你們騎驢找馬,投投試試,有時間親自回沈陽看一看
更新2018.6.26--
沈陽這兩天變熱了,比去年熱的晚了幾天
曬一下2017年沈陽科技發展的一些數據:
2017年沈陽市技術合同成交額217億元,同比增長16%;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47家(廣東省3萬家,遼寧2600家排名14),同比增長53%;規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比達到54%,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8件(全國平均水平8件),同比增長19%;R&D占GDP比重達到2.5%(全國平均水平2.15%)(2016年),比上年提高0.78個百分點。
2017年,沈陽增加了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個人感覺這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評定要求并不高,大家參照北上廣深的評定辦法就能看出來,不過啊,還是得有這么多差不多的企業,要不矬子里拔大個也費盡。
專利個數也領先全國平均水平,全國最好的是北京市,每萬人94.5個發明專利,廣東19.0第五,遼寧省7.6個排名第十。所以可以看出,沈陽的數據和廣東省的水平差不多。發明專利嘛全國審查標準都一樣。
R&D占GDP比重這個呢,沈陽還是跑贏了全國平均,不過相比北京的5.78%、深圳的4.13%,當然這個數據高只能說明相對重視R&D,絕對投入還是沒法比的,北京是R&D投入是1484億,而沈陽只有146億。
總之,這些數據雖然不能說明沈陽要趕超其他一線城市,不過至少可以看出是有觸底反彈的跡象。
更新2018.6.4--
晨跑,沈中大街,國際軟件園方向,8: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