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沒有做過審計的領導卻能夠審核出審計 審計報告應該由什么機關出?

    審計報告在審計部門內部經過多次復核并定稿后會提交給審計部門的上級領導審核。有些審計人員會有疑問,明明上級領導從未做過審計工作,但往往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審計報告存...

    為什么沒有做過審計的領導卻能夠審核出審計報告的問題?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審計報告在審計部門內部經過多次復核并定稿后會提交給審計部門的上級領導審核。有些審計人員會有疑問,明明上級領導從未做過審計工作,但往往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審計報告存在的問題。領導們到底有什么訣竅呢?領導的訣竅并不神秘,領導經過多年的管理歷練,已經熟練掌握了批判性思維、邏輯思維和全局觀。即使領導沒有從事過內部審計業務,領導也能從審計報告中發現審計作業存在的問題。

    審計報告不僅包括總體的審計結論,還包括每一條審計發現的審計定性。而審計定性和結論是要依靠審計證據支撐和邏輯推理。大多數審計報告在描述審計發現時,往往是小標題,然后是具體的描述。審計發現具體描述的要素要齊全,遵循“5W”原則,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領導在審核審計報告時,會從邏輯推理上判斷審計結論是否準確,也會用批判性的眼光發現審計結論是否片面、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還會從全局觀再次審視整個審計報告是否忽視了關鍵性的管理信息。

    審計人員在開始撰寫審計報告時,容易犯的初級錯誤是要素不全、制度和標準把握不準確。而有一定審計報告撰寫經驗的審計人員,會忽視三個問題:

    1.邏輯錯誤。邏輯錯誤的表現主要有: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偷換概念等。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在審計報告中會少一點,犯這樣錯誤的審計人員可能就不適合做審計工作了。好有些審計人員不注重審計報告撰寫的邏輯線條,只是一味地把審計證據堆砌在報告中。

    2.事先進行價值判斷。這是一種比較隱蔽的錯誤,那就是審計人員在撰寫審計報告時,已經把自己的價值判斷放進審計發現描述了。舉個例子,如果某個審計人員有較低的風險偏好,那么就可能對被審計單位容忍高風險經營行為進行較差的審計評價。還有的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相關人員有價值上的判斷,在評價經濟事項時,難免就會有主觀判斷。

    3.未能考慮更全面的因素。為什么領導能夠在審核審計報告時指出審計人員沒有想到的問題,是因為領導考慮的維度會更多,不僅站在合規角度還是站在管理角度,不僅站在審計的角度還會站在業務部門的角度。


    當然,有人也會說領導者手里掌握的信息比審計人員更多,這么說雖然有道理,但也有些片面,因為審計人員手里也掌握著其他領導者并不了解的信息。至少合格的審計報告不應該出現類似邏輯錯誤的硬傷。

    審計人員在將審計報告提交上級領導審核前,不僅一定要抽出時間自己多去檢查審計報告是否存在邏輯錯誤,還要站在旁觀者的位置以批判性的眼光對審計報告提問題。

    撰寫審計報告不僅能夠體現出審計人員的寫作能力,更能夠體現出推理能力和全局觀,而推理能力更是審計工作的核心能力之一,全局觀是審計人員提高認知能力的基礎。審計人員要想有更高的能力提升,要想從審計項目執行者轉變為審計項目管理者,先要成為審計報告的寫作高手。


    ·······································································

    審計報告應該由什么機關出?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代理記賬的是不可以出審計報告的。
    
    因為他們的獨立性受到影響。
    
    審計報告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

    ···································^^····································


    送達司法機關的審計報告,一般稱為司法會計鑒定報告。

    ···································^^····································


    會計中哪個職務都不能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是社會上的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會計中總賬會計是主要負責配合事務所對公司賬務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

    ·······································································

    中國建材萬字深度報告:通過水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讀懂中國企業現代化轉型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id:puoketrader


    編 輯 | 張旖旎
    作 者 中國建材投資群
    來 源  阿爾法工場 


    導言


    能讀懂水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也自然也能看懂了中國這三年痛苦、坎坷卻必須經歷的經濟轉型之路;相反,想不明白這些東西,自然也無法去解讀中國建材這家公司,更無法去理解中國現代化轉型的成本有多巨大,以及這些成本到底由誰來在支付。

    摘要部分


       1.“現代化的代價和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
     
    中國的水泥行業過去存在著相當強的周期性,但一個不同之處卻在于,2016年至2018年,全國水泥銷量經歷了連續三年的同比下降,水泥的利潤反而在這個周期中,迭創新高。
     
    對比過去的幾次水泥行業的周期性波動,這輪的水泥周期,供給的情況已經大為不同,而供給收縮主要依靠“環保限產”和“錯峰生產”兩項措施。關于水泥價格的上升,中國建材(HK:03323)的曹江林董事長給了一個擲地有聲的解釋:漲價主要是成本推動的。
     
    各項因素實際上將永久性的提高公司的成本,因此即使水泥價格未來會有波動,但是總體的上漲趨勢是很難逆轉的。而已經歸屬中國建材的礦山,產能,品牌,供應鏈地位同樣也是以巨大總體犧牲換來的,未來也幾乎不再可能有以如此低的成本來獲取這些超值的資源了。這些遠遠未能從中國建材的賬面價值上體現出來,是公司巨大的護城河,同樣也形成了市場對該公司巨大的預期差。
     
    能讀懂水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也自然也能看懂了中國這三年痛苦、坎坷卻必須經歷的經濟轉型之路;相反,想不明白這些東西,自然也無法去解讀中國建材這家公司,更無法去理解中國現代化轉型的成本有多巨大,以及這些成本到底由誰來在支付。

    從這些角度去深度思考,必然可以清晰的判斷,整個水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之途,毫無疑問仍然還行進在一條目前還看不到終局的漫漫長路之上。
     
       2.自下而上相對徹底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國有企業的發展歷程,感覺一直沒有被市場正確的去理解。目前全球各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幾百個發展中國家,搞市場經濟實際上能搞好的,鳳毛麟角。嚴格意義上說,這世界上不缺搞市場經濟的大環境,缺的是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模式。
     
    照國企和民企來分類進行投資的人,根本缺乏對中國經濟發展真正的理解。很多國企,處于一個相對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時刻處于和民企、外企競爭對手的激烈PK中,雖然他們也同為國有企業,但是企業特性截然不同,其改革開放的發展方向和歷程、盈利模式、成長速度也都各不相同。

    但這些企業存在共同的特性就是,他們在這40多年改革開放過程中,實際上都已經成為具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所有制性質的國有企業。
     
    分析到國企混改這個大課題,一個被稱為“中國版稻盛和夫”的標桿企業家,前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先生和其嘔心瀝血奮斗了17年的國企混改“超級樣本”—中國建材,則是值得全球企業界對所謂的“中國模式”重點關注和研究的。
     
    中國建材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歷程的特點: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市場化的監督,頂層架構的基本穩定,基層經營的靈活和活力。

    這種充分結合央企和民企體制機制的優勢和特點,成就了中國建材過去17年由一家資不抵債的“草根央企”,蛻變成如今總資產規模超過4500億,集團公司年營收超過4000億,預期2019年度上市公司部分年營收超過2500億元,2019年預期凈利潤破百億的世界五百強巨頭的傳奇之路。
     
       3.對標同為雙巨頭的海螺水泥利潤預期差在哪里?
     
    我們認為投資海螺水泥(SH:600585)確實是個極其優秀且穩重的選擇,但是投資期望從來都是變化的相對變化幅度,而不是其絕對值的變化,相比與海螺受益于供給側改革的成果超出原本多數人的預期,我們認為中國建材依靠其高超戰略和多維度布局才是本次供給側最大的贏家。只不過,中建材承擔了水泥行業的整合成本才在短期內相較海螺的成績而言不那么起眼。我們的認知與市場存在以下認知方面的差異:
     
    (1)水泥供給側改革是中國建材聯合重組戰略正確的天然背書
    (2)中國建材是水泥行業政策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3)中國建材是水泥產業鏈擴張延伸的先行者
    (4)中國建材業務績效的改善超過利潤表的呈現
    (5)中國建材低成本發債優勢巨大,高杠桿為股東加油
    (6)壓不住的利潤,壓得越緊彈得越高
    (7)經營現金流分析:股東權益久期小于海螺水泥

       4.蓬勃發展的新材料業務
     
    在宋志平先生執掌中國建材(HK:03323)長達17年的歷程中,為這家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深入其骨髓的戰略前瞻性的基因。因此,早在2006年中國建材上市之時,宋總就判斷未來過剩經濟可能出現和低碳時代的到來,提出了“兩個大力”戰略,即大力推進水泥、玻璃的聯合重組,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并在2017年中國建材和中材股份“兩材”強強合并重組后,進一步提出了“四大轉型”和“三條曲線”的轉型升級思路。
     
    正是基于此,中國建材不但在水泥、骨料、混凝土、環保一體化的運作上具備相較于海螺水泥更完整的產業鏈優勢,還在石膏板、玻璃纖維、風電葉片、新型房屋、太陽能薄膜電池、碳纖維等新業務上持續發展壯大,慢慢撐起了中國建材利潤的近半壁江山,為公司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簡單羅列下中國建材的快速擴張的新材料板塊如下:
     
    (1)北新建材(SZ:000786)
    (2)中國巨石(SH:600176)
    (3)中材科技(SZ:002080)
    (4)中國復材(重點介紹其旗下碳纖維龍頭中復神鷹)
    (5)中材高新
    (6)廈門標準砂
    (7)中建材投資有限公司(介紹其旗下主要資產南方石墨)
     
    以“填補國內空白”和“力爭全球領先”為己任,中國建材在這輪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潮中在全力以赴地做新材料,并選定的十大新材料“種子”企業目前看成績斐然。
     
    截止2019年底,中國建材石膏板產能27億平方米、玻璃纖維產能265萬噸、風電葉片產能16GW,均位居世界第一;其碳纖維、超薄電子玻璃、薄膜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隔膜、高精工業陶瓷這五大新材料板塊也已經成為中國第一或已經進入全國前三,在快速沖擊中國第一的過程之中。 
     
       5.對中國建材整體投資價值的重估

    【1】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及未上市部分資產價值估算


    (1)新材料板塊估算:

    上市及非上市資產數據估算

    (2)工程及其他業務估算

    上市及非上市資產數據估算

    (3)持有的A股上市水泥資產估算

    上市及非上市資產數據估算

    (4)估算總結


    中國建材無論水泥產業鏈相關業務,還是新材料、工程等各項業務,整體均處于蓬勃向上的發展趨勢。即使扣除其經營數據不斷向好,占其2018年度凈利潤近80%,2019年三季報凈利潤95%的未上市的水泥業務,其剩余控股和參股的A股水泥上市公司,以及其他控股和參股的新材料、工程等企業的持股市值,已經和中國建材的總市值相當,而這還不包括中國建材未來可能上市的中復神鷹等潛在的新材料巨頭的持股市值,可見股價的安全邊際極高,長期投資
    • 發表于 2020-11-23 10:40
    • 閱讀 ( 828 )
    • 分類:審計報告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