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美國國鐵公司在費城發生了一起脫軌事件,悲劇的原因尚未查明。但是,美國國家安全運輸委員會最近發布的一條新聞公告宣稱,“沒有發現信號系統有任何異常或失靈現象”,并且調查此次事件是人為誤差的可能性。
根據一家咨詢公司對歷史上所有脫軌事件的分析,幾乎三分之一的事故都是人為錯誤導致的。既然人為原因在事故中占這么大的比例,采用更加自動化或電腦化的系統似乎是個很好的提議。
可是,不僅是在美國,在全世界(甚至包括日本和韓國這樣的高度發達國家),全自動火車系統也僅用于市區網絡和機場等小型系統。
對于這個疑問,英國國家鐵道博物館的員工告訴了我們答案——他們對于火車為什么還主要由人工控制的理解。
“事實上,我相信一部分原因是人們不喜歡這個想法,”博物館圖書管理員凱倫-貝克說。“倫敦的地鐵都是電腦控制的,可是里面還有一個‘司機’——他們負責關門和應對緊急情況。”

相比于人會犯錯誤,我們更擔心的是無人在場
這似乎是大部分人的擔憂——鐵道交通公司的助理總裁鮑勃-葛文也同意這一點,“我覺得人們不喜歡這個想法。在英國,我唯一能想到的無人駕駛火車就是倫敦港口碼頭的輕軌(倫敦室內的一個小型鐵道系統)。理論上說,任何車內安裝了信號系統的火車都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但是實際上,大部分乘坐(強大、高速火車)的人,在一列每小時行駛180英里卻沒人駕駛的火車上,都會覺得惴惴不安。所以我唯一知道的無人駕駛火車就是行駛速度比較慢的地鐵。”
他繼續說:“順便說一句,在很多年前火車里就已經安裝了處理器(這也是電腦控制的一種形式),但是‘巡航’控制是一個汽車上的概念,而且是一個隨著道路日益和更好的‘車距傳感器’的發現而變得越來越過時的概念。在某些火車上,司機早就可以確定機車的‘設置’,然后離開崗位,只在有特殊信號的時候進行處理。但是,如果軌道不是平的,司機往往就需要不斷調整機車的設置,以保證火車能夠達到設定的速度。”
所以雖然火車中有一定的計算機化的因素,但是顯然非常有限。因為從整體上看,乘客仍然更信任人,而不是技術。
美國還沒有全自動火車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Hannah Groshong說,“為什么沒有全自動火車?很遺憾,我也沒有確定的答案。現有的技術已經完全可以實現全自動火車了。我在東京和倫敦都乘坐過無人駕駛火車,但是在美國,現在還沒有應用這項技術。”
但是美國的火車也實現了部分自動化。美國聯邦政府已經指令各家鐵路公司使用積極列車控制系統(PTC),但是這些公司更新機車的速度非常緩慢。東北列車線的部分機車已經使用了PTC系統,但是美國其他地區很可能都不會在聯邦政府規定的最后期限(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使用這個系統。
PTC是一種后臺自動化系統,工程師不必與它互動。如果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錯,比如要闖紅燈,這個系統會自動讓火車停下來。考慮到最近在費城發生的事故,似乎本可以用PTC這樣的系統阻止它發生,但是實際上發生事故的火車已經安裝了這套系統了。
我們最熟悉的自動化系統是通用電氣公司的“行程優化系統”(Trip Optimizer System),它可以使燃料的使用效率最優化。機車工程師會把它當做巡航控制系統一樣使用。這個系統了解軌道的級別、彎度和限速,并可以相應地改變火車的速度。
但是,這個系統仍然需要操作人員輸入一些數據。一列火車上有不同的剎車裝置,“行程優化系統”只能控制動態剎車器。如果需要使用空氣制動器,自動系統就會提醒工程師改用人工控制,使用空氣制動器讓火車慢下來。我知道“行程優化系統”在鐵路貨運中應用很廣泛,但是不確定它是否也應用于客運運輸。
我們為什么不提高自動化程度呢?
可能有好幾個原因。
首先,美國對新交通技術的投資不像其他國家那么快。鐵路公司首先考慮的是維護現有的系統。他們要費很大的勁兒才能跟上維護的速度,所以也要非很大的勁兒來檢測新的技術。即使從長遠來看,使用新技術對他們是有幫助的。
第二,鐵路工會聯盟在美國是一股強大的勢力。
例如,2014年秋天,美國最大的鐵路公司之一BNSF打算撤銷某些貨運線路上火車駕駛室里的引路員。通常駕駛室里有兩個人:工程師和引路員。但是工會不同意。一方面是因為這會減少一些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則是處于安全考慮。工會認為駕駛室里有兩個人會更加安全。
最終,工會阻止了這項計劃通過。因此,如果工會處于同樣的原因反對自動駕駛系統,我一點也不會覺得驚訝。
最后,我們可以設想,就像人們對于無人駕駛汽車的排斥一樣,公眾對于無人火車肯定也會有些排斥。除非隨著技術的繼續發展,公眾和機車工程師越來越多了解到鐵路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究成果,并真正認可這項技術——這一天顯然還很遙遠。
(via redorbit)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