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說:人在特別用力或緊張的情況下會尿失禁,但是男女尿失禁的原理方式都不一樣。
回答:
造成失禁的原因有很多,流言中提到的“用力過度”是壓力性尿失禁的一種,但是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緊張會引起尿失禁。
論證:
尿失禁是困擾不少女性的問題,雖然對健康的直接影響并不算嚴重,但是“老濕”這個事也足夠鬧心了,這會直接影響到平日的生活質量、感情狀態、身體形象以及性生活。根據美國醫療質量與醫療研究中心的數據,1300萬以上的美國人患有尿失禁的問題,而其中85%是女性。
失禁不少見
人體儲存尿液的地方位于膀胱,尿液通過尿道排出體外。排尿時膀胱壁的肌肉收縮,將尿液“擠”出膀胱,進入尿道,同時尿道括約肌放松,讓尿液能夠順利排出體外,所以當控制排尿的神經開小差、膀胱肌肉突然收縮或是尿道括約肌的“把門”時不給力的話,就會出現尿失禁的情況。 當你感覺到自己無法控制尿液的排出的時候,可能就意味著尿失禁已經找上門了。大多數情況下,只會是很微量的一兩滴,當然,也會偶爾有比較不幸的流量過大的情況。
不過,可別以為失禁是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倒霉又丟人的事情,這事比你想的要普遍得多。 在美國,大約25%-45%的女性經受著尿失禁問題的折磨。可不要以為尿失禁是中老年女性的專屬問題,事實上,受到運動損傷或是肌肉損傷遺傳因素的影響,女性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是年輕人。
失禁有區別
尿失禁包括多種類型[。 由下圖可見,使尿液排出的動力為膀胱內的壓力,其中一部分來自腹腔壓力的間接作用;而尿液排出的阻力來自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并受盆底組織的影響。
真性尿失禁:尿道擴約肌是直接制約尿道的閥門。若尿道括約肌嚴重缺陷或損傷,尿道幾乎完全失去阻力,那么尿液會持續地不受抑制地外流,幾乎沒有正常的排尿。
壓力性尿失禁:盆底組織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這張“網”也影響著尿道制約的力量。若盆底組織的支持力下降或尿道有一定缺陷,尿道阻力下降,尿道阻力尚能對抗正常的膀胱壓力,但在腹壓增加(如咳嗽、大笑、舉重物)的情況下,尿道阻力不足以對抗膀胱壓力,從而導致失禁。生育、體重增加、不恰當的劇烈運動等都可能造成的盆底組織的損傷。
急迫性尿失禁:當神經系統疾病時大腦對脊髓排尿中樞抑制減弱,使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縮;或者膀胱受到強烈刺激,使排尿反射亢進。膀胱內壓明顯增加,當事人突發強烈尿意,來不及上廁所即發生尿失禁。這種情況區別于憋尿過久的、尿液過多排尿情況。即使尿量很少,也可出現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即上面所說“憋尿過久、尿液過多”,膀胱過度充盈,壓力大于尿道阻力,使尿液排出。除了有意的憋尿之外,這種情況可見于前列腺增生、神經源性膀胱。另外,在泌尿系結核等情況下,膀胱痙攣收縮,容量減少,也會出現相對的膀胱過度充盈。
在實際生活中,以上失禁的情況并非截然分開的。有觀點認為,大多數患者都會經歷壓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實際生活中的區別可能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失禁的原因已經在各類型的介紹中予以分析,然而目前并無確實證據證明緊張與尿失禁有關。
男女有不同?
如上所述,尿失禁的基本原理是膀胱內壓大于尿道阻力。對于這四種尿失禁,均有男性及女性發生。從原理上說,尿失禁是沒有性別差異的。對于一部分男女來說,導致尿失禁的原因如尿道發育異常、直腸手術、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膀胱結核等,也是相同的。然而,對于一部分男女,確實有著不同的臨床特點:
1、女性盆底薄弱的機會較多。女性在生育過程中,尤其是經陰分娩者,盆底組織受到損傷,這種損傷在產褥期即使達到日常生活上功能的恢復,但仍可以成為未來的隱患。當時日增長、年事漸高、體質下降,盆底組織薄弱,則可以發生壓力性尿失禁。
2、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前列腺增生的比例和程度漸升高,可以導致慢性尿潴留,從而發生充盈性尿失禁。行前列腺手術的患者,也可以發生壓力性尿失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