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昨日(11月12日)閉幕。按照慣例,全會閉幕當日晚間發表了公報。其中最大的亮點,無疑是決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個“國安”是做什么的?外國也有類似的機構嗎?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將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是為了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根據《環球時報》的分析: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有利于對國家安全利益的跨部門維護,防止它們因為各部門的工作分治而被削弱。
過去國人對國家安全的認識大多局限于傳統安全領域,如國防建設、大國博弈、領土安全等等。但21世紀中國國家安全的內容遠不止這些,還包括經濟、特別是金融安全的重要性異軍突起,信息安全,也就是互聯網領域啦,以及其他很多很多領域。
總而言之呢,這個“國安”比北京那個國安要生猛很多,成立后將無處不在,主要職責是為了安全和穩定。
因為還沒有成立,所以也就是各種撲朔迷離,還停留在專家分析“應該怎么做”的階段。看看國外的安全委員會,倒是個很好的參考。
美國有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簡稱NSC),主要是總統的幕僚機構,也是國家安全方面的最高決策或咨詢機構。它成立于1947年,當時美蘇兩國關系日益緊張,美國的大佬們覺得單憑外交已經搞不定蘇聯了,所以就設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用以協調海陸空三軍以及國內情報和安全機構——沒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FBI和CIA的頂頭上司。NSC的主要職責是向總統提建議,制定統一的的外交政策。
NSC的核心成員包括:
·委員會主席:美國總統
·正式成員: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
·軍事顧問: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情報顧問:國家情報總監
·定期參與成員:白宮幕僚長、國家安全顧問等
·追加參與成員:財政部長、司法部長、國土安全部部長、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等(臨時成員,根據會議內容名單發生變化)。
從名單上就可以看到,NSC其實就是總統的委員會。實際上自它成立以來,歷屆總統大多很倚重,特別是處理重大危機時,常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實際上成為美國政府討論和研究重大戰略決策的核心組織。
NSC的決策體系包含如下層次:領導決策層:總統本人,擔任NSC主席,在NSC建議下作出正式決策;綜合咨議層:NSC的正式委員會,其組成人員包括法定成員和總統特許成員;一般咨詢、指揮協調與監督層:為了擴展NSC的參與者體系,這一層次容納了一般咨詢機構和立法部門,其中一般咨詢機構包括總統外國情報顧問委員會和國家對外情報委員會,指揮協調職能屬于國家情報主任,監督機構則包括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和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國家情報主任辦公室及附屬情報機構系統:國家情報主任辦公室負責協調如下情報機構之活動,即國家情報委員會、國家反恐中心、國家反情報執行官辦公室、國家反擴散中心以及16家具體的情報搜集與任務執行工作機構。
這16家機構處于安全決策體系的基層,包括CIA、FBI、國土安全部、各種情報組織等。可以看到,NSC的基本職能與機構網絡已然鞏固并深深鑲嵌入美國的憲政體制之內。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基本情況大致如此了。
除除美國之外,巴西、智利、南非、土耳其、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也有國家安全委員會。
哦對了,蘇聯也有,叫做“克格勃”。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