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把孩子交給別人照顧,能放心嗎?

    導語:上周播出的《爸爸去哪兒》中,節目組做了一個奇怪的決定——讓小朋友們“換爸爸”,分別和一個叔叔一起吃一起玩一起睡。這個舉措真的合適嗎?要知道,讓別人帶自己的小孩,不是一件隨意的事。而讓孩子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則是不分節目里節目外的。

    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將幾歲的小朋友交給陌生人照顧——顯然誰都不會這么干。那么,如果不是陌生人,而是平素熟識的朋友、同事、鄰居,這么做是否也不合適呢?

    答案也許很復雜。

    半熟不熟,危機四伏?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強奸(Rape,也稱性侵犯)都是離我們生活相當遙遠的一個話題,因此可能就會有一些認識誤區存在。比如,強奸案的作案者,是陌生人居多呢,還是熟識的人多呢?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前者,因為陌生人不怕被受害人舉報,下手也更沒有心理障礙。

    然而, 美國司法部于2011年發布的一份名為《被陌生人性攻擊的女性們》(Sexual Assault of Women by Strangers)的報告中,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在針對女性的性侵害案件中,有83%是她們的熟人所為。

    國內的情況與之大體類似。2013年,《法制晚報》曾做過一個研究,對2000~2013年之中,發生在北京市內并被起訴的性侵害幼女(14周歲以下)案件進行了統計:203名被告人中,有108名是受害者或其父母的熟人,比例超過一半;而在這些熟人之中,鄰居所占的比例又占了一半。

    也就是說,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反而是女孩們最危險的敵人。究其原因,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近受害人而不引起旁人注意,有固定的場所可以隱蔽的實施侵害,更重要的是,由于熟人之間的親密關系,更容易消除女孩的戒備心理,因而更容易得手。

    同時,對那些年齡很小的幼女(比如3~6歲期間),對于“性”的認識還處于相當懵懂的階段,更談不上性防衛意識;如果性侵的手段比較隱蔽(比如,用手直接或隔著衣物,觸摸、摩擦受害人的敏感部位,在我國通常會被認定為猥褻兒童,在國外則可能被認定為強奸),受害者在被怪蜀黍侵害后往往還渾然不覺,家長更是無從而知。等到小女孩長大成人,想起這段傷心往事時,早已物是人非,什么證據都沒有了,只能是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咽。

    所以說,對于不是非常熟悉的人,最好不要將未成年的兒童交付其照管。

    防衛意識,從娃娃抓起!

    不過,即便是爸爸媽媽再小心再謹慎,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將小朋友拴在身邊,一個不留神,還是會讓怪蜀黍、壞阿姨們有機可乘(國外報導過多起成年女性猥褻男童的案例,國內似乎還比較少見)。因此,關鍵在于,如何幫助小朋友們建立良好的性防衛意識?

    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呢?我國著名刑偵專家、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的觀點是:從小朋友可能離開你的視線時,就應該開始。也就是說,當小朋友學會自己走路了,性教育包括性防衛意識的教育,就必須跟上了。

    在這方面,國外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比如,幼兒園的阿姨就會用一個毛毛熊玩具給小朋友們講解示范,身體的什么地方可以讓別人碰,什么地方不可以碰;如果誰碰了你的身體讓你覺得很難受,一定要告訴媽媽、老師、社工(國外繼父性侵幼童的案子也不罕見,所以會建議小朋友向家庭成員以外的專門人員求助),不需要替壞人保守秘密,等等。

    國內在這個問題上起步較晚,特別是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基本做不到在學前教育中引入性教育,甚至在小學教育中仍然缺失。這直接導致了在留守兒童中,被熟人性侵犯的案件屢有發生。

    當然,如何給幼兒適當的講解性防衛問題,對于很多家長都是一個比較尷尬而頭疼的考驗。如果能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推出一些適應不同年齡段兒童,又生動有趣的性教育材料,也許會有所助益。比如,一個名為《一分鐘性教育》的系列視頻最近在網上熱傳,利用動畫的形式介紹一些最基本的性防衛措施,算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電視節目,容易迷糊?

    不過,在性防衛意識的教育上,年輕的父母們可能還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些電視節目的內容,是有可能誤導小朋友的。

    美國的ABC公司,曾在2004年推出過一檔真人秀節目《交換主婦》(Wife Swap),即在兩個家庭中間,彼此交換主婦(也有交換丈夫的)去對方家里生活兩周時間,然后把她們適應陌生的環境的過程拍攝剪輯,放到電視上給觀眾看。制作方表示,節目里是攝像師全程跟拍,所以不用擔心主婦會和“臨時丈夫”弄假成真擦出火花來,畢竟那么多人都在看著呢。

    然而,該節目播出后,卻有不少觀眾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可能會誤導未成年人。理由很簡單,平素里老師、家長都教育小朋友,家長不在旁邊的話,不允許別人抱你、摸你,更不用說幫小朋友洗澡、帶著小朋友一起睡覺了;但在《交換主婦》節目里,明明是別人的媽媽、爸爸,為什么可以和小朋友親密無間、共同生活呢?久而久之,會不會讓小朋友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這樣的事情也是正常的,可以容許的?

    另外,如果一些心懷不軌的怪蜀黍,利用這類家喻戶曉的真人秀節目作為掩護,花言巧語的哄騙小朋友,邀請去他們的家里拜訪甚至借住,恐怕也會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也就是說,小朋友不像成年人,未必能分得清楚真人秀節目和現實生活中的差別,可能會讓父母、老師、社會苦心灌輸的性防衛教育付諸東流,這顯然是誰都不希望看到的現象。

    對此,需要父母在陪小朋友看這類節目時注意加以指導,打好“預防針”,比如:“那個是電視上的哦,不是真的,就像灰太狼和喜羊羊。平時哪個怪蜀黍叫你跟他走,還是千萬不能去哦!”

    當然,作為電視節目的制作方,似乎也應該多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在節目中努力避免這種誤導的發生。

    結語

    對于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家庭而言,保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都是在保護我們的未來,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性防衛意識的教育。讓這些嬌柔的花朵遠離怪蜀黍的魔爪,則是全社會,尤其是家長們無可推卸、迫在眉睫的責任。


    • 發表于 2013-12-12 00:00
    • 閱讀 ( 955 )
    • 分類:其他類型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