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初,上海南京等地出現大范圍高強度的霧霾。這次霧霾在幾天之后,和北京附近的霧霾連成一片,成為少有的京滬人民“共度霧霾”的壯觀景象。這讓不少因為霧霾從北京轉移到上海的人覺得,原來上海也不安全。這次霧霾再一次引爆了人們對中國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尤其是空氣質量問題的關注,也再一次讓人詢問:霧霾,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盡管我們看到的霾都是差不多的,最直觀的感受是能見度下降,敏感的人會感覺到呼吸不適,但是霾的成因是多樣性的,比如少風的天氣,比如汽車尾氣,燃煤,工業廢氣,建筑工地揚塵,露天焚燒,露天燒烤和煙花爆竹等等。很多人希望知道每一種因素對形成霾的貢獻是多大,在這個方面,環境科學家可以給出一個統計上的答案。但是,套用《安娜卡列琳娜》一書的開頭,每一次好的空氣都有類似的成因,而每一次霾都有各自不同的成因。
回到說這次江浙滬包郵區的霧霾。盡管這次的霧霾的確切成因,我們需要更多的數據,才能做出判斷;但是和過往的同地區同時間的霧霾形成原因相對比,可以做出一個推斷:農業秸稈燃燒很可能是這次大范圍霧霾形成的原因。
2007年6月10日,鄭州市出現一次嚴重霧霾天氣,利用衛星遙感資料和模型分析,結果表明秸稈焚燒產生的大量煙粒子,及當時逆溫天氣和特殊地形是造成該次嚴重霾的主要原因。
2008年10月28日到30日,江蘇省大面積霧霾,能見度1公里以下,重霾氣團來自河南中東部,蘇北和安徽等重要產糧地區,環保部門排查未發現南京火點,外地焚燒秸稈引起導致空氣中顆粒物濃度升高并遠距離輸送是造成這次大范圍霧霾的主要原因。
當然,并不能簡單說秋收季節的霧霾都是因為秸稈燃燒造成的,比如2009年11月8日,南京遭遇一年中污染最嚴重的一天,雖然分析顯示外地雖然有火點,但是污染不高,其原因主要還是本地污染加上不良氣候導致的。
對于今年12月初的江浙滬大霧霾,有不少對農村了解的網友對“秸稈燃燒是造成這次霧霾的原因之一”提出質疑,因為以往的秸稈焚燒都是在秋收后,也就是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的這段時間。對于這點,有眾多的媒體報道已經證明了12月初的時候,在江蘇和上海郊區等地都發現了火點。有熱心網友做了12月2日到8日,全國空氣質量AQI的時空變化圖,很有意思,很直觀的反應了霧霾的發生和演化過程(具體可見這里)。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網友評論是:我們這里11.30前政府嚴禁焚燒,抓到重罰,12.1日后放任,且,為所謂新農村建設,農戶家前屋后嚴禁堆放草垛,逼得農民非燒不可。對于這個現象,我們就只能呵呵了。
順道說說秸稈處理的問題。今年六月,新加坡遭遇史無前例的霧霾,這真可謂是躺槍了,因為這霧霾是從印尼飄過來的。印尼農民趁干旱季節燒芭蕉林,讓新加坡遭了災。我們國家曾經花大力氣要實現秸稈的資源化能源化,但是效果不好。除卻一些經濟和技術上的原因,農村人口大量流失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例如,秸稈還田是一個很好的既增加土壤肥力,又沒有二次危害的秸稈處理辦法,但是秸稈還田并不是簡單地把秸稈扔在地里不管就可以的,中間還需要經過粉碎深耕深埋等步驟,相當于大量增加了人工成本。在農村青壯勞力都前往城市務工的情況下,很多農村就選擇了比較省事的一燒了之。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大學生調查,研究不同因素對農戶選擇還田還是焚燒的影響,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越高,農戶耕地面積越大,家庭人口越多,越愿意選擇秸稈還田這種處理方式。從這點來看,隨著農村教育的深入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秸稈的處理問題,在將來或許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