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美國分成4個時區,并不統一?

    中國人初來美國,通常會對時區很不習慣。美國本土分四個時區,東部還好,往西走,有一些州處于兩個時區。如果公司在各地有辦公室的話,連定開會時間都得確定是誰的時間,否則不是有人早就是有人晚。

    這四個時區只是美國本土的,如果加上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美國有六個時區。如果再加上美國管理的波多黎各、關島和美屬薩摩亞,美國一共有九個時區。

    這么劃分時區有他的好處,不會出現中國那種全國一個時間,北京都天亮了西部雞還沒叫的情況,各地大致還能保證天亮上班天黑下班的節奏,從生物鐘、節省能源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更為科學,其實真不是從一開始就這么設計的,美國的時區劃分是為了甩掉一個歷史包袱,也是因為交通的改變而迫不得已。

    我剛來美國的時候特佩服美國人,一個國家有四種時間,他們居然不覺得亂?到后來才知道,這是他們祖傳的本領。今天美國人只搞清楚四種時間已經很謝天謝地了,想當年火車開通的時候,全美的時間有三百多種。

    當年美國人用的時間叫做上帝的時間,其實是真正的太陽時間。具體辦法是將本地太陽居中的時刻定為正午。這種計時辦法科學是非常科學,但每個城鎮的正午時刻都不一樣,因為從東到西,每分鐘太陽會走12英里半。這樣一來,芝加哥正午的時候,匹斯堡已經12點31分了,克里夫蘭是12點24分,辛辛那提是12點13分,印第斯安那波利斯是12點07分,圣路易斯是11點50分。即便同在東岸,時間也不一樣,紐約比費城早五分鐘,費城又比巴爾的摩早五分鐘。

    時間到處都不一樣,讓人怎么辦?

    每個城鎮都建個高高的鐘樓,鐘針分針都造得大大的,讓人在一里外也能看見,到了本地12點,鐘樓敲鐘報時,全城鎮有表的主兒一齊對表,很多人怕錯過了鐘聲,快到中午了就到鐘樓下等著,芝加哥這種大城在鐘樓下等著對表的天天有好幾千人。

    這么多不同的時間,美國人原來沒覺得有什么不方便。因為那時候人們的交通工具或者是騎馬坐馬車,或者是徒步走。反正從這個城鎮到那個城鎮多則十天半月的,少則也要要幾天。當年華盛頓從北維州到紐約就任第一位總統,竟然花了一個月時間。除了路上要應付各地的歡迎之外,路況太差是主要原因。后來路況改善了,時間還是不短,比太陽走得慢多了,根本不在乎各地時間的差別,到了地方現調表就是了。

    可是當火車出現之后情況就改變了,趕上太陽走的速度了。上了車,剛打個盹就到了幾百里外了,人們對各地時間的不同非常不適應。

    最頭疼的是鐵路當局,乘客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人的表的時間都不一樣,到開車的時候稀稀拉拉地就坐了小一半人,其他人都理解錯開車時間了,這問題怎么解決呀?鐵路當局專門印了600頁的時間表,把鐵路沿線的各種時間都列出來,哪兒來的人就看哪兒的時間。

    現在有的銀行的大墻上還掛著六塊表,從本地時間到倫敦時間,特有國際金融機構的感覺,這就是當年的鐵路遺風。匹斯堡火車站就掛著六塊表,分別是六大鐵路樞紐的本地時間。

    這樣還是有很多問題,到了1883年,由鐵路當局出面,組織全美時間大會,決定引用國際時區,以費城、圣路易斯、丹佛、里諾為各時區的中心,全美分成四個時區,于當年11月18日下午兩點生效。一年之內,85%的人口超過一萬多美國城市都開始使用這套時間,但美國政府直到1918年才通過標準時間法案,用法律的方式把這套時間確定下來。

    與此同時,在戰時為了省電建立了夏時制,但一戰結束后,1919年取消夏令時。到二戰時作為戰時措施又重新開始,施行全年夏時制。戰后夏時制保存下來,但不是強制施行,而且開始和結束的日期由各州及各地方決定,直到1966年通過法案,確定了夏時制的統一開始和終止日期,但容許地方有例外。到此時,才終于形成了今天的美國時間。


    • 發表于 2013-12-16 00:00
    • 閱讀 ( 1154 )
    • 分類:其他類型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