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錢有身材,追我的人從這排到法國,你居然去泡一條魚。——《美人魚》

這是周星馳電影《美人魚》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在戲中,張雨綺飾演了一個強勢女總裁的形象:若蘭,不僅人美身材辣,最重要是坐擁億萬身家。在普通人眼里,這幾乎是完美地無懈可擊。可惜,鄧超飾演的劉軒,卻寧愿放棄唾手可得的若蘭,愛上了平庸的美人魚。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在追逐高富帥、白富美,以追求到這些優質的對象為傲。可是明眼人對比下來都會發現,若蘭非常優秀,然而卻依舊抓不住劉軒的心。這其中的問題,也許需要借助大五人格來對三位主角的性格進行解剖。

若蘭
這是一個客觀條件非常優秀的女性:外貌優秀,有學識,有身家。在主觀條件上,她是個進取性、情緒性雙高,盡責性、宜人性卻表現較低的人。
接手父親的集團之后,為了大賺一筆,開發新的項目,不僅私底下成立研究團隊,并且在明面上利用自己的優勢,強行與劉軒達成了合作項目,成就動機非常強。在遇到劉軒的背叛時,她極度憤怒,甩出了本劇名言“追我的人從這排到法國,你居然去泡一條魚”;然后還身體力行,扛上槍,坐上直升飛機狂追美人魚,勢要把美人魚給殺死,情緒不穩定性相當高。
而她優越的商業嗅覺,讓她靈活應對商場上的變化。在最開始以為劉軒花了冤枉錢買海豚灣到后來突然峰回路轉,她的態度變化極快,能賺錢就是她的最終目的,盡責性表現低;她的自大狂妄,注定讓她是個宜人性很低的人,不僅和劉軒關系處的不好,甚至與身邊的仆從也不能有良好的相處。

劉軒
在一開始,這是個唯利是圖的無良商人。然而,美人魚喚醒了他的良知。這個變化中,明顯可以看到他的宜人性上升,進取性下降。
劉軒原本是個窮小子,吃苦打拼多年,才成就了現在。在他的眼里已經沒什么道德可言,被金錢所蒙蔽。然而珊珊的出現,喚醒了他的良知。他開始發現,即使現在的他很有成就,站在了成功的頂峰,然而他卻寂寞無比。在生命中,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世界中的個體,必須為他人、環境所考慮。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良性的循環,生命才能得以延續,而他的人生才能感受到快樂和真正的意義。于是他放棄了對海洋環境的破壞,放棄了可能唾手可得的財富。只為追求他所醒悟到的人生。

美人魚珊珊
本劇的主人公,美人魚珊珊,是個清秀善良的女孩子。或許這樣說并不夠準確,她是一個有小愛而不夠有大愛的人。劇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她為了劉軒,寧愿讓自己的種族遭受滅族的威脅,也不愿意犧牲一個與她僅相處了一天的人。她的盡責性實則不算高,尤其在責任感這個子維度上表現不是太好。與此同時,作為一條美人魚,她希望的只是有一個安全的海水環境能讓她活下去,而不是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事業心不強。

說了這么多,那么為什么劉軒只愛珊珊不愛若蘭呢?把他們三個人的大五分別兩兩對比,也許就能看出一些問題了。
其中,圖1是劉軒在遇到珊珊前的特點。我們可以發現,進取性、宜人性、盡責性方面比較相近,特別是進取性這塊,兩個人都可以達到滿分。因此兩人為了共同的項目目標,強強聯合,走到一起,就不難理解了。然而在遇到幾乎與他完全相反的珊珊,喚起了他童年時候的純真回憶。他開始回想他的人生意義,他存在的價值,究竟是為了什么。于是,他放棄了為錢殺戮。只為做回一個與珊珊一樣的簡單善良的人。他做出了努力,停掉聲吶,拼死阻止若蘭狙擊美人魚……他的進取性隨著珊珊的影響,大大下降,宜人性也開始向珊珊去靠攏,變成一個會為他人思考的人。從此,與強進取的若蘭分道揚鑣。
總結
在一段感情中,其實沒有辦法用是非對錯,用邏輯理論去推斷,他為什么愛她,她為什么愛他。就如同劉軒與珊珊,劉軒與若蘭,他們的性格上都有各自某個地方相似的地方。感情,有時候就誕生在相似的你身上,一起變得更相似;有時,會產生在相反的你身上,讓自己或是讓對方,變得與你相似。不是嗎?
文章首發:微信公眾平臺 “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作者:二扔
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微信號及作者,違者必究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