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拖延癥患者的心聲:還是等一下再做吧

    什么是拖延癥?

    單純的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只能定義為“拖延”,也僅是一種壞習慣,改正它并不難。

    當“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時,才能稱之為“拖延癥”。

    拖延癥(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一種自我阻礙和功能紊亂的推遲行為。“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癥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發展。目前這個詞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常常是一些深層問題的表現。

    舉例:

    1.一個人認為自己7天之內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離期限還有1天的時候依然一點不著急,直到最后當天忘記或者趕上了個末班車。

    2.這種緊迫感和焦慮往往促發人的斗志,會讓自己覺得,自己只有在壓力狀態下才有做事情的狀態。

    3.最后拿到成績的時候,有的人成績往往不是很差,有的人壓跟就錯過了比賽,這樣子前者就強化了自己最適合在短期高壓的狀態下工作的心態,而后者就形成了邋遢的局面,長引以往對以后的行為不斷進行自我暗示,盲目的自信或自悲。

    4. 有人統計,有拖延癥的人和人群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更高職業地位。當然并不是拖延癥使他們事業成功,而是事業可能成功的人才更有壓力和追求完美的心態,而使他們容易患拖延癥。所以至少說明你很可能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基礎條件。

    5. 拖延癥的情緒基礎是焦慮,就是過分擔心可能性不大的威脅。焦慮情緒有其進化上的優勢,有人統計,換焦慮癥的人比其他人更少死于意外事故,因為他們總是對周圍保持警覺。但是過度的警覺只是浪費了大量心理資源。當你自己都覺得自己處于無意義的焦慮的時候,要放松一下,往往會減少拖延。

    6. 拖延癥的身體基礎是疲勞。當你覺得疲勞的時候,自然會把事情向后拖。

    疲勞又有真的疲勞和焦慮產生的疲勞兩種。

    7. 應該做的事情太多,又完全抑制了喜歡做的事情,就容易患拖延癥。

    拖延癥的高效治療法: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拖延癥的認知誤區在于追求完美。所以當你覺得“等一等再辦可能讓事情辦得更好”的時候,問自己一下“現在就辦,是否一樣可以做得一樣好?”如果是,現在就辦吧。即使你確實覺得等一等會辦得更完美,也要提醒自己:“現在就辦,至少可以多辦一點事情,量的積累也可以產生質的飛躍。”如果真的最后一刻都能順利完成,而且完成得不錯,為什么還要提前準備呢?

    鍛煉身體,科學地放松。對于成年人,鍛煉身體帶來的收益不會馬上見效,甚至短期會讓自己更疲勞,應注意堅持,增加有氧運動。

    給自己定個非常細的目標,做好后給自己一點獎勵。

    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往往不會拖延,但現實社會里,應該做的事情要多于喜歡做的事情。即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我們自己,從工作中尋找快樂,并且接受它,適應它,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

    步鑫祝您一切順利、希望2016能有個好的開篇,好的佳績,好的成果!


    文:步鑫

    • 發表于 2016-03-16 00:00
    • 閱讀 ( 85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