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看電視和上網能增強“免疫力”?

    你有沒有上網時習慣性的關掉一些窗口,彈窗?

    你有沒有看電視,看視頻時,看到一個階段就離開去做其他事情,過一陣子再回來?

    你有沒有在上網看文章,看小說,逛貼吧的時候,到某一個章節,某個字,就自動的跳了?

    這是一種習慣,同樣也是一種免疫力。它就是,我們對廣告的免疫力。

    廣告一詞,據考證是一外來語。它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為注意,誘導,傳播。中古英語時代(約公元1300—1475年),演變為Advertise,其含義衍化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通知別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直到17世紀末,英國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活動。這時,廣告一詞便廣泛地流行并被使用。此時的“廣告”,已不單指一則廣告,而指一系列的廣告活動。靜止的物的概念的名詞Advertise,被賦予現代意義,轉化成為“Advertising”。漢字的廣告一詞源于日本。

    一開始我們去找廣告,也就是最先的招牌文化。最為熟悉的,就是古代那種“酒”“客棧”之類。到現在我們是在被廣告入侵思維,叫”引起他人的注意“。看過小李子演的《盜夢空間》的人都知道,如今的廣告大部分都是如同“植夢”一樣讓你潛移默化的了解了某個東西,它在不停的給你“洗腦”。面對大規模的植入行為,我們會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就如同疾病一般。人機體免疫功能在30歲左右就開始減退,這種變化是悄然、緩慢、持續地進行,大腦也是如此,因此會對越來越多的廣告形式,產生各種抗體。

    我們,為什么會對廣告有排除“異己”的反應呢?

    原因在于,廣告無處不在,如同“病毒,細菌“一般。當人的眼睛不能過濾那么多廣告的時候,就會選擇抗拒。而如今電視上網絡上的廣告卻有著變本加厲的趨勢,放電影中,電影內容里都夾雜著大量的廣告信息。這是不被人接受的,同時也是違反常態的。所以人會習慣性的做出應對,也就是人正常的趨利避害。在一個50分鐘的視頻節目前,中,后,突然夾雜1分鐘-2分鐘的廣告。影響觀看的同時,還會產生對于視頻平臺的不良反應。這就好比一個被挖了洞的蘋果,和一個完整蘋果的區別,我們會選擇什么就不用說了。

    現在的中國市場,有很多產品在宣傳上的開銷比制作產品的成本大了極多,導致了很多華而不實的東西面世,被人詬病不已。不要再去做壞蘋果,也不要去寵著壞蘋果,市場會自然的淘汰那一類產品。

    中國的消費者在進化著,不再盲目的相信品牌,更多的在乎的是實用性,也就是實用主義。廣告做的好,才有成績,產品做的好,才能生存!


    筆是我的,口是你的

    兜子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

    • 發表于 2016-02-18 00:00
    • 閱讀 ( 68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