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不會拒絕的人,請大聲說NO!

    在電影《教父》中,教父有一句經典的臺詞,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當教父這樣說的時候,基本上這個case就十拿九穩了,因為他給的理由確實是無法拒絕的——拒絕就意味著毀滅。然而,在我們生活中,卻有著這樣一個人群,當他們被人提出要求時,即使違背了自己的意愿,或者心中極不情愿,也不能說出一個不字。

    事實上,這樣的人在拒絕他人的要求的時候,內心是極度焦慮的。寫到這里的時候,我想起了我大學時候的一個同桌,有一天,她鄭重的對我說,我爸爸曾經這樣告訴我:你以后一定要學會一件事,因為現在你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那就是學會對別人說no。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然而十幾年后,我再一次見到她的時候,發現她現在仍然不能很好的拒絕別人。就是說,雖然她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應該如何去做才是正確的,但是許多年過去,她也仍然無法做到。

    首先,不能夠將拒絕說出口的人,是邊界不清晰的人。

    這種不能夠,來源于原生家庭中與父母相處的關系,也許他們有著情緒化的父母,被不好的對待;也許在他們的童年,常常被父母所忽視,很少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得到父母應有的關懷和照料,而且相反,可能需要去常常照料父母的需要或者父母的情緒。

    只有在這樣做的時候才會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安全感,讓父母發現自己或者贊賞,這種關系上的倒錯就使童年的他們在做子女的時候又被扣上了一個父母的角色。

    然而這種關系是孩童的他們所無法肩負的,所以,童年的他們往往都顯得那么懂事,想的事情都要比同齡的孩子更多更周全,來適應當前病態的家庭角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樣的防御策略,我做的不夠好,所以才……

    因為我做的不夠好,所以父母才那樣生氣;都是因為我,這件事情才變得這樣糟糕;她今天好像不太高興,都是我害的等等。

    他們總是過分擔心別人的感受,把別人的情緒和痛苦感同身受,感到愧疚。當你把別人的感受當成是自己的,對方察覺到的就是關系的親密,自然也就把你的一些東西,當成了自己的。

    所以,他們的這種人格特質,就導致了別人對自己邊界的入侵,在與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會讓對方感到特別的舒服,而會提出一些對別人不會提出的要求。

    所以,別人對待你的方式,都是你教會的。

    其次,不愿拒絕別人的人,無法面對自己的焦慮。

    當別人提出一些讓自己為難的要求的時候,就產生了很大的心理沖突,進退兩難,心中十分的焦灼,這種焦灼感的強烈程度因人而異,但是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壓抑了自己的意愿來減輕自己的焦慮,甚至有的人被提出要求后夜不能寐,半夜三更的打電話,給了對方一個肯定的答復后才能入睡。

    這種焦慮,事實上也來自于原生家庭與父母的關系,只有服從了父母的意志,才能得到更好的對待,如果拒絕了,可能面對的就是貶低指責,甚至打罵等等各種情緒化的結果。所以每當這種焦慮產生了,對方仿佛就變成了那個不能拒絕的父母,最后只能用被動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我的一個朋友,有著一個控制欲望極強的母親,有一天他的妻子過生日,我們在外面慶祝的時候,他母親來電話,要求馬上過去到她那,幫她做一件什么時候都可以做的事情,他拒絕了,然而掛了電話后的那幾分鐘,他的情緒變得格外焦慮,抓耳撓腮的仿佛熱鍋上的螞蟻,臉上陰晴不定,心不在焉。經過那漫長的、幾分鐘的激烈思想爭斗,最后還是長嘆一聲,驅車前往母親的住處。

    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根拴住手腳的細線,線的那一頭,一直掌握在母親的手中,線的這一邊,永遠系著一個無法面對自己焦慮的孩子。

    最后,不能拒絕的背后含義,是關系上的追求。

    關系,在精神分析體系中,是一個一級詞匯。

    人類是群居動物,社會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所組成的一個巨大群體,在這個群體中,我們扮演著各式各樣的角色,每個人都身兼數個角色,人類通過各自的角色進行交互,而形成了各種關系,來追求個體精神和物質上需求的滿足。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變得尤為重要,事實上,一個人,作為一個個體,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與母親建立起了關系,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無時無刻不處在關系之中。

    無論是與父母、配偶、親戚、朋友、同事、孩子相處,都是關系上的追求。當你無法拒絕對方的要求的時候,就是忽視對自己的傷害而去滿足對方的需求,事實上就有了討好的意味。

    討好父母以求更好的對待;討好配偶來避免爭吵;討好親戚避免疏遠;討好朋友避免感情破裂;討好同事以免勾心斗角;討好孩子來讓自己心情愉悅。

    然而當你因為不能拒絕而去討好的時候,內心里是不舒服的,這種不舒服是因為自己不甘心的付出,當你不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的時候,就會對對方有了更高的期望值,期望對方的回報,當對方不能很好的回報你的時候,這種反饋會讓你極度的失望和難過,內心獨白就變成了:我為你已經做了這么多,你竟然如此對我?!

    如果這些針對某一個個體的期望一次次破滅,就導致了關系的危機或者關系的破裂。

    就好像一個朋友跟你借錢,你在很不方便的時候借給了朋友,當你有一次急用錢的時候你去向這位朋友借卻沒有借到,你的感受就會非常不好,從此疏遠了這位朋友。于是,你因為追求關系而不能拒絕,最后卻導致了關系的破裂。

    所以,不能、不會拒絕別人的朋友,請把握自己的邊界,察覺和敢于面對自己的焦慮,不要因為追求關系而討好,來逼迫自己,咬緊牙關,大聲的說:NO!


    文/壹點靈心理咨詢師 魏來

    • 發表于 2016-03-18 00:00
    • 閱讀 ( 66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