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與我們的健康密不可分,最直接的解釋:男人不會痛經,也不用擔心得宮頸癌;女人則不可能患上前列腺炎,也不必緊張有一天會有勃起功能障礙。過去,醫生對男女健康差異的關注僅集中在和性別器官相關的疾病上,比如生育問題、女性的乳腺癌、宮頸疾病、男性的前列腺疾病等。但近十年,醫學上對性別不同帶來的健康差異有了更廣泛和深入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口腔領域。
基因、激素和代謝方面的不同已經使得男女在很多疾病上表現不同,比如男性心臟病發病時間通常更早,而女性更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在絕經之后出現骨質疏松。近些來著眼于男女口腔疾病差異的研究并不多,已經明確的有:男性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會比女性有更多的口腔癥狀、女性顳下頜關節病(TMD)的患病率則比男性高。另外,女性由于周期性的激素變化,以及妊娠等因素影響,口腔健康的問題更為復雜。那么男性和女性的口腔健康狀況會有不同嗎?對待口腔衛生的態度和看牙醫的積極性又有何不同?研究證明,還真的不一樣。
男女社會地位不同,口腔狀況各異
人類畢竟是社會動物,因此男女不僅有生物學、生理學上的差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會分工和行為習慣的差異,這些都會影響到口腔健康。盡管社會因素對男女口腔健康差異的直接研究并不多,但可以從一些已知的研究推斷出來:
男性:由于男性化特征,包括更多使用暴力,更多駕駛交通工具(交通事故發生率更高),男性的口腔頜面外傷遠多于女性,包括牙齒折斷、脫出,面部骨折等;而更多的使用酒精和煙草,使得男性患口腔癌的危險因素更多。在臨床上,男性因外傷就診,以及口腔癌、口腔黏膜白斑(一種口腔癌前病變)的發病率也確實多于女性,與上述推論相符。
女性:全球范圍內的口腔調查顯示,口腔健康狀況與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明顯正相關,也就是說收入越高、社會地位越高,口腔健康狀況越好,反之則越差。而全球調查也顯示,女性的性別弱勢依然存在。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女性較男性收入低、社會地位也低,這些意味著在社會資源的占有上,包括教育機會、醫療資源,女性都不如男性,而這些又和身心健康密切相關。所以,在創造健康生活的條件上,女性依然落后,也可以推測在口腔健康的狀況上,女性也普遍低于男性。但這僅僅是一個世界范圍的平均結果,對于同樣的收入階層,或者拋開經濟狀況,男女對待口腔的態度有什么不同呢?
女性更愛護牙齒,但牙并不更好
研究發現,在對待牙齒上,不管經濟條件如何,女性似乎還是比男性更在意。
一項2002年對瑞士大于15歲的成年人的問卷調查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喜歡看牙醫、潔牙醫師,并且比男性刷牙刷得更勤。然而,盡管態度更積極,女性牙列的完整性卻并不如男性(女性缺失的牙齒更多)。該研究還發現,男性牙列的完整性和口腔衛生行為、預防措施以及其社會經濟、地位的聯系比女性更緊密。也就是說,“地位越高,牙齒越好”這一定律更適合男性,而對女性卻沒有那么明顯。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影響女性牙齒與口腔健康的因素也許更復雜,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另一項針對日本年輕人的調查也發現,女性在刷牙、使用牙線、看牙醫方面都比男性積極,而各種口腔衛生行為對女性口腔健康的影響也比男性復雜。
2013年對日本岡山大學的2087名大一新生(18到19歲)的口腔健康自評的調查研究中發現,有25.9%的學生口腔健康的自評結果是差,男生和女生之間并無差異。僅一項顳下頜關節疾病(TMD)的癥狀——張口受限,女生的比例明顯比男生高(這也符合已有的TMD女性多發這一統計結果)。不過,由于自評涉及到很多影響因素,僅憑這個研究還不能斷言 “口腔健康狀況差的男女大學生一樣多”。
一項對危地馬拉的兩個貧困社區的調查結果則是這樣的:年輕女性更喜歡拔掉牙齒換上一種價格不菲的修復體,她們更愿意為了美觀和避免日后的疼痛而花錢,她們的父母也覺得這是一筆不錯的投資,有利于她們日后嫁入得更好;而男性則習慣即使痛的要死也不去看牙病,以表明他們的堅忍,順便省錢。由這個研究我們也許可以猜測,在貧窮、不發達地區,由于女性更重視牙齒外觀及口腔健康,會比男性更愿意及時就醫,并花費更多的金錢,口腔狀況也可能更好。
男女看牙,誰更勇敢
2009年英國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調查研究,對英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等地區成人口腔行為的調查顯示,發現不管是看牙前,看牙過程中,不管是對鉆牙、潔牙還是口內打麻藥針,極度緊張的女性比例都比男性更多。

不過,說到男性和女性誰更怕疼的問題,幾乎普遍認為,女性比男性經歷了更多痛苦(月經、分娩等),也更偏向于表達痛苦。可是一直以來也有爭論,女性究竟是“真的”體驗了更多痛苦,還是只是女性被社會允許表現柔弱的一面,而男性則更被期待展現堅強的一面,從而隱瞞了真實的感受?目前還難以得出定論。
另外,有不少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齲齒,過去通常都認為是生物學原因,已經確定的原因有:唾液的組成和流速不同,女性懷孕期間荷爾蒙的波動的影響、幼年時女性的牙齒比男性更早萌出。但還需要更多研究從男女飲食結構和習慣上的差異來找原因(比如可能女性更喜歡吃甜食,各種零食等)。
以上都是國外研究,在中國只有山東某高校對其在校大學生口腔健康認知與行為的問卷調查顯示,女生比男生的口腔衛生意識和行動都要好。此外并沒有更多更深入的相關研究。不過沒關系,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性別和口腔健康的關系呢?參考已有的這些研究,大概可以給出以下幾個建議:
1.無論男女,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每天至少兩次刷牙、使用牙線、定期做口腔檢查。這些和貧窮和富裕沒有關系,只關乎你有多珍惜自己的健康。
2.無論男女,應該養成好的飲食習慣,減少吃甜食的次數,并在吃完甜食、零食后及時漱口。
3.男性應該減少煙酒攝入,在運動時注意保護自己的面部,盡量不要參與暴力事件,降低“摔掉大門牙”的風險。
4.女性在月經、妊娠期間,由于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變化,口腔健康會受到相應影響,(比如與月經周期相關的潰瘍、皰疹、牙齦紅腫等),應加強口腔護理,并在懷孕前就積極治療已有的口腔疾病。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